大蒜辣素对肉鸡P-gp和BCRP mRNA表达及其底物药物的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糖蛋白(P-g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是ABC转运蛋白超家族的主要成员。研究显示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的P-gp和BCRP会对临床使用药物的体内过程产生影响,是介导临床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已证实许多抗生素药物都是P-gp和BCRP的底物。由于减抗限抗政策的推进,寻找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十分必要。大蒜辣素(Allicin)是大蒜的主要有效成分,前期研究显示大蒜辣素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具有较好的前景,但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是否会对肉鸡组织中P-gp和BCRP的表达及其底物药物小肠渗透性产生影响,从而介导药物-药物间或药物-饲料成分间相互作用发生,尚不清楚。本论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大蒜辣素对肉鸡小肠的Abcb1(P-gp的编码基因)和Abcg2(BCRP的编码基因)mRNA的表达、底物药物的小肠渗透性以及肉鸡口服氟苯尼考和磺胺嘧啶药动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也可为开发大蒜辣素产品提供基础数据,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大蒜辣素对肉鸡空肠组织Abcb1和Abcg2 mRNA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不同剂量大蒜辣素(按潜在大蒜辣素含量计,32 mg/kg和100 mg/kg饲料)对不同日龄健康肉鸡空肠组织P-gp和BCRP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90只1日龄肉鸡,分为不添加大蒜辣素空白组、大蒜辣素不同剂量(32 mg/kg和100 mg/kg饲料)处理组。各组鸡饲喂至不同周龄(2、4及6周龄)时每组分别取10只鸡,测定空肠组织中Abcb1和Abcg2 mRNA的表达水平。Abcb1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32mg/kg)大蒜辣素饲喂至2周龄的健康肉鸡空肠组织中的Abcb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高剂量组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在4周龄时,高、低剂量大蒜辣素处理后的健康肉鸡空肠组织中的Abcb1基因表达量都显著降低(P<0.05);6周龄时,低剂量组Abcb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Abcb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Abcg2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大蒜辣素饲喂至2周龄时健康肉鸡空肠组织中的Abcg2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的Abcg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在4、6周龄时,32 mg/kg和100 mg/kg的大蒜辣素均可极显著(P<0.01)抑制空肠组织中Abcg2的mRNA表达。结果提示大蒜辣素可抑制小肠组织中Abcb1和Abcg2mRNA的表达量。2.大蒜辣素对磺胺嘧啶和氟苯尼考在肉鸡空肠渗透性的影响本实验进一步通过测定磺胺嘧啶(P-gp底物)和氟苯尼考(BCRP底物)在肉鸡空肠的渗透性系数,探讨大蒜辣素对肉鸡小肠P-gp和BCRP外排功能的影响。实验选取60只1日龄肉鸡,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大蒜辣素(32 mg/kg和100 mg/kg饲料)处理组。肉鸡长至4周龄时,采用空肠在体原位灌流方法,分别测定磺胺嘧啶(n=30)和氟苯尼考(n=30)在肉鸡小肠的渗透性。结果显示:32 mg/kg和100 mg/kg大蒜辣素均对P-gp的底物磺胺嘧啶在AA肉鸡空肠的有效渗透系数有显著影响,空白对照组的有效渗透系数为0.51±0.03(×10-4cm/s),32 mg/kg大蒜辣素组的有效渗透系数为0.66±0.07(×10-4cm/s,P<0.05),100 mg/kg大蒜辣素组的有效渗透系数为0.90±0.12(×10-4cm/s,P<0.01)。以BCRP的底物氟苯尼考作为研究药物时,空白对照组的有效渗透系数为0.26±0.01(×10-4cm/s),32 mg/kg和100 mg/kg大蒜辣素组的有效渗透系数分别为0.57±0.04和0.91±0.08(×10-4cm/s),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提示大蒜辣素通过抑制P-gp和BCRP的外排作用进而增加磺胺嘧啶和氟苯尼考的小肠渗透性。3.大蒜辣素对肉鸡口服磺胺嘧啶和氟苯尼考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本论文进一步讨论了大蒜辣素对健康肉鸡口服磺胺嘧啶和氟苯尼考药动学的影响。以大蒜辣素(32 mg/kg)拌料饲喂AA肉鸡至4周龄后分别进行磺胺嘧啶(n=10)和氟苯尼考(n=10)的体内药动学测定,血浆中磺胺嘧啶和氟苯尼考浓度采用HPLC检测。磺胺嘧啶的药动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磺胺嘧啶在实验组肉鸡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极显著增加(31.24±4.70 μg·h/mL vs 41.85±4.79 μg·h/mL,P<0.01),体清除率 CL 极显著降低(0.62±0.13 mL/h/kg vs 0.45±0.06 mL/h/kg,P<0.01),Cmax 显著增加(8.40±1.35μg/mL vs 9.82±0.44 μg/mL,P<0.05),其它药动学参数Tmax、表观分布容积(Vd)、半衰期(T1/2)等参数虽有一定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氟苯尼考的药动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实验组肉鸡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13.52±2.89 μg·h/mL vs 18.38±3.70 μg·h/mL,P<0.05),体清除率 CL 显著降低(1.51±0.49 mL/h/kg vs 1.13±0.48 mL/h/kg,P<0.05),其它药动学参数 Tmax、表观分布容积(Vd)、半衰期(T1/2)等参数虽有一定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长期拌料饲喂大蒜辣素可抑制肉鸡空肠Abcb1和Abcg2 mRNA的表达水平,影响P-gp底物磺胺嘧啶和BCRP底物氟苯尼考在肉鸡空肠的有效渗透率,进而影响磺胺嘧啶和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由此可见,大蒜辣素与P-gp或者BCRP底物联用可促进其体内吸收,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由大蒜辣素引起的药物间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泥炭是沼泽中死亡植物残体转化积累形成的有机矿产资源,对滨海盐碱地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本文以滨海盐土为研究对象,设置土培试验,分析泥炭处理前后滨海盐土的理化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同时结合原始泥炭、改性泥炭的化学基团和微观结构特征分析,探究原始泥炭及改性泥炭对滨海盐土的改良效果及作用机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强酸以及强碱改性均能够改变原始泥炭的理化性质,使泥炭的比表面积与孔容增加,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在扫
学位
学位
β-半乳糖苷酶作为外切糖苷酶,可高效催化水解糖复合物中的非还原端半乳糖残基,释放出游离的半乳糖。仅2020年,无乳糖奶的预期额将高达10亿欧元以上,现有的β-半乳糖苷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国内乳糖酶的产能也无法填补我国乳糖酶的需求缺口,每年需进口大量的乳糖酶,价格昂贵。且受市场影响,中低温半乳糖酶需求量也有所增加。因此开发一款新型的β-半乳糖苷酶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任务。本实验主要研究对象为Lacto
稻米品质指标主要包括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成分和加工特性等。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评价大多基于淀粉的理化特性,如直链淀粉的含量(AC)、胶稠度(GC)、糊化温度(GT)等,这些特性与米饭的粘性、柔软性、弹性等密切相关。淀粉是稻米胚乳中主要的储存成分,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组成和结构对稻米的食味品质起着决定性影响。直链淀粉含量作为稻米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最大,支链淀粉的结构及
传统的娃娃菜品质检测是在实验室测定,需要对娃娃菜样本进行破坏,费时费力,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同时,对于娃娃菜新鲜度和品质指标的快速检测是市场以及消费者密切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在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高档蔬菜采后商品率保持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2018-2021,项目编号:CX(18)2028)的支持下,以娃娃菜为研究对象,以颜色、失重率、硬度、Vc等多项理化指标作为主要检测指标,利
江苏滨海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属于典型的中低产田,具有土壤盐分含量高,盐层较厚,返盐速度快,养分不平衡等特点。中微量元素在均衡土壤营养,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江苏滨海盐渍化中低产田土壤养分失衡现状进行田间试验,以耐盐小麦和水稻为材料,研究了均衡施肥对滩涂农田土壤养分库、轮作稻麦生长和产量以及作物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TF)、中
目前我国大中型拖拉机需求日趋饱和,急需要提升其工作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传统的拖拉机变速器挡位众多,在复杂作业工况下需要驾驶员频繁操作,较强的换挡冲击大大降低了驾驶员工作舒适性。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具有根据作业工况自动调速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湿式离合器作为变速器中关键的传动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着变速器整体性能好坏,进而影响到拖拉机工作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目前,有关整机中湿式离合器的动态接合性能研
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加速了全球变暖,进而影响高寒地区土壤冻融格局的改变,微生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影响其驱动的土壤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正(负)反馈,该领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增温和室内冻融培养实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大气界面CO2通量,构建三维荧光-平行因子模型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光谱学技术分析溶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茶叶因具有保健功能,而深受人们喜爱。土壤肥力是茶树正常生长和茶叶品质的保障。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是土壤肥力和地力的评价因子,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稳定性是提高土壤地力直接有效的措施。研究已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非晶型矿物,以有机无机复合体存在时稳定性最好。然而,有机物本身的分子结构并不能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