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弱势幼儿入园率和改善弱势幼儿教育条件既是当今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也是各国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主旨。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历史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两地学前教育的发展轨迹相似。然而,进入21世纪后,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发布十六项弱势幼儿教育政策,逐步形成了健全的弱势幼儿教育扶助体系。在短短十几年里,台湾5岁弱势幼儿入园率已达到95.5%,学前三年弱势幼儿入园率也获得大幅度提高。因此,深入考察我国台湾地区的弱势幼儿教育政策的变迁进程及其发展特点,对解决我国大陆地区弱势幼儿入园难及提高弱势幼儿的教育质量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阐述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弱势幼儿教育政策研究、尤其是海峡两岸对我国台湾地区弱势幼儿教育政策的研究现状,同时也对本研究核心概念予以界定并说明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综合考虑台湾弱势幼儿教育政策目标、对象、投入等因素,将台湾弱势幼儿教育政策划分为起步、全面覆盖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结合政策背景详细介绍和分析我国台湾弱势幼儿教育政策的变迁过程。第三部分,从政府角色、教育行政管理、法律建构、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覆盖维度、扶助方式、政策价值追求等七个方面深入分析我国台湾弱势幼儿教育政策发展的特点。最后一部分,结合大陆地区弱势幼儿群体面临的困境,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弱势幼儿教育政策实施经验,提出以下参考建议:明确中央政府主体责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细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快出台学前教育专门法;建立以公平为导向的弱势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将公办园作为扶助弱势幼儿教育的主要平台;引入非营利幼儿园模式增加弱势幼儿群体入园机会;针对不同类型弱势幼儿群体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