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对于安全需求的紧迫性降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寻求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此后,主权国家以缔结国际公约的方式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愈加突出。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的经济成果是前所未有的,促进了人员和货物的跨国界流动。随之而来的,疾病和病毒也跨境传播起来,使全球各个国家卫生系统在为日渐城市化的人口能够提供全面医疗服务、疫情防控、保障穷人也可以获得治疗与药物方面的压力大大增强。经济增长与公众健康直接挂钩,所以,国家增长战略需考虑卫生安全和与急援助,以确保可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程度不断加深,开展卫生外交在我国展示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全球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合作研究疾病预防与控制,这成为各个国家拓宽国际视野、跨国传递文化的新方式。我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方式以与国际组织合作为主,其中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最为紧密。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我国相关统计数据、政府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新闻报道等资料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年度报告、世卫大会文件、财务报告等资料,研究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互动历程,归纳出中国与WHO关系的变化。本文选取了中国与WHO合作应对疫情的三个典型案例——2003年SARS疫情、2008年埃博拉疫情和2019年底新冠疫情,希望通过分析这三次事件中中国与WHO的应对方式和具体合作举措,归纳出中国在与WHO的合作中从受援助者、学习者到资助者、引领者的身份转变,从而显示出中国在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中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建构的地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