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过氧化物酶(Chloroperoxidase,简称CPO)因其独特的活性位点结构而具有卤化、环氧化、磺化氧化、过氧化以及羟基化等多种多样的催化活性。CPO不仅对底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对底物的手性识别功能,因此在不对称有机合成、手性药物的制备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氧化剂H202浓度较大时对CPO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且据报道某些末端烯烃(如苯丙烯allylbenzene)会引起CPO的自杀性失活,因此CPO酶催化制备手性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报道的产率和对映选择性都较低。本文以氯丙烯的环氧化及甲基苄基硫醚的亚砜化为模型反应,以目标产物的产率及对映选择性(ee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控制反应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引入离子液体(溴化1-乙基-3-甲基咪唑([EMIM][Br])、溴化1-丙基-3-甲基咪唑([PMIM][Br])、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r])、溴化1-戊基-3-甲基咪唑([AMIM][Br])、多羟基化合物(甘油、PEG400、PEG600)以及季铵盐(四乙基溴化铵(TEABr)、四丙基溴化铵(TPABr)、四丁基溴化铵(TBABr))等共溶剂/添加剂对CPO催化性能的改善;同时通过紫外、荧光、圆二色谱等谱学研究手段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共溶剂/添加剂的引入对CPO的增敏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氯丙烯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为R-环氧氯丙烷,体系主要受pH值、氧化剂种类及其用量、酶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控制。引入离子液体([EMIM][Br])为共溶剂时对CPO酶促反应的增敏效果最好:在最佳条件下,产率及对映选择性(ee)分别达到88.8%和97.1%。反应基本在1小时内完成,酶用量极少。2.甲基苄基硫醚的磺化氧化反应体系主要受pH值、氧化剂种类及其用量、酶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控制。添加剂多羟基化合物和季铵盐的引入均能有效提高酶促反应的效率:引入甘油时,CPO催化磺化氧化反应制备R-苄基甲基亚砜的产率及对映选择性分别达到65.5%和96.3%;而引入四乙基溴化铵时,产率及对映选择性分别达到78.2%和95.4%。UV-vis光谱、荧光光谱及CD光谱分析表明反应体系中引入添加剂时,CPO的血红素辅基暴露程度增加,底物容易接近活性中心;同时CPO的α-螺旋结构得以加强,从而有效提高了产物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