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植物对中华稻蝗相关酶系及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814606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斑腿蝗科(Oedipodidae),稻蝗属(Oxya Serville),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多以水稻、小麦、玉米、狗尾草、高粱和芦苇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为食。本文以水稻、小麦、狗尾草等几种植物作为寄主,饲喂中华稻蝗,测定并比较其体内解毒酶及靶标酶活性,同时以马拉硫磷作为供试农药,研究不同寄主植物饲喂后的中华稻蝗对其敏感性的变化,探讨植物—植食性害虫—杀虫剂3者间相互作用关系。(一)不同寄主植物对中华稻蝗4龄若虫酶活性的影响。测定了经狗尾草、水稻、小麦3种不同寄主植物饲喂1d、3d和5d后中华稻蝗4龄若虫雌、雄虫的酯酶(E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比活力。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中华稻蝗4龄若虫的EST、GST、AChE均有影响。对EST而言,水稻组显著高于狗尾草组和小麦组;对GST而言,饲喂不同寄主植物1d、3d后,水稻组最高,小麦组最小,且两者间差异显著。饲喂5d后则为狗尾草组活性最大,这可能与饲喂5d后,中华稻蝗处于将要变换龄期的特殊生理状态有关;对AChE而言,饲喂不同寄主植物后,均是水稻组显著高于狗尾草组和小麦组。饲喂同一寄主植物1d、3d和5d后,害虫体内EST比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且不同寄主植物诱导后中华稻蝗EST对不同底物的水解能力有所差异;害虫体内GST比活性因寄主植物不同而异,因雌、雄虫不同而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害虫体内AChE比活性均是饲喂1d后的AChE比活性显著高于饲喂3d和5d后的。(二)不同寄主植物对中华稻蝗药剂敏感性及体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文研究证明,饲喂水稻,小麦,狗尾草后,中华稻蝗对马拉硫磷的敏感性大小顺序为狗尾草>小麦>水稻,且水稻组EST、GST比活力均是最高的,因此,推测饲喂不用寄主植物诱导的中华稻蝗体内EST、GST活性的变化是导致其对马拉硫磷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测定不同寄主植物饲喂后的中华稻蝗AChE比活力,结果表明,在中华稻蝗雌、雄虫中均是水稻组比活性最大。AChE对马拉氧磷的体外抑制试验结果同样表明,小麦组最敏感,狗尾草组次之,最后才是水稻组,因此,寄主植物体内的不同次生性代谢物质对AChE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能影响其对杀虫药剂的敏感性水平。(三)寄主植物对不同龄期中华稻蝗相关酶系活性的影响测定狗尾草、小麦、晋稻8号、晋稻9号、早稻297饲喂后的中华稻蝗1-5龄若虫的ESTs、GSTs、AChE比活力。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及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对中华稻蝗体内解毒酶及靶标酶均有影响,且这种影响因寄主植物不同而异,因昆虫的发育阶段不同而异,因昆虫雌、雄虫不同而异。
其他文献
蚕沙(Silkworm feces)即蚕食桑叶(Morus alba L.)后的排泄物,是一种传统中药。干燥的蚕沙呈小圆柱型颗粒,坚实,均匀,色黑或墨绿。由于其在治疗糖尿病,抗病毒,抗癌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的关注。本论文对蚕沙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蚕沙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在研究工作中,首先采用试管法对蚕沙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由结果初步确定其含有黄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