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政府与市场配置资源合理比例关系的数量体现,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财政体制和财政预算的前提和依据。因此进行该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解决的核心问题:(1)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概念的界定;(2)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存在性证明;(3)最优财政收入函数的检验与确定;(4)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与预测。本研究在考察中外财政发展历史和财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最优财政收入的概念界定。通过对一些国家财政收入状况及历史变动的考察,揭示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内在规律和最优化趋势,提出最优财政收入存在的假设。通过对各种宏观经济状态下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规模变动关系的数理分析证明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客观存在性。利用系统动力学和非线性经济计量方法,以各样本国数据资料进行模拟研究,建立理论模型。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对各样本国数据的检验分析,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结论:(1)界定了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概念,即以实现社会投资最大化、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以正确处理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处于社会经济均横状态下的财政收入规模;(2)理论创新在于将公共产品的消费和私人产品的消费分别纳入一个新的增长模型并进行均衡分析,在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下证明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存在性与稳定性;(3)拓展了拉弗曲线,提出了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最优宏观税负变动轨迹的假说;(4)实证创新在于利用系统动力学和非线性经济计量模型验证最优财政收入规模与外生变量的关系;(5)创建了宏观税负模型表,给出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选择区间;(6)分析我国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选择途径,给出了最优财政收入预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