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蒂利的抗争政治理论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k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尔斯·蒂利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在当今西方社会科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他在各种社会运动、革命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反思,提出了著名的抗争政治理论。该理论打破了以往的理论家在社会运动理论与革命理论之间树立的樊篱,从而打通了不同抗争形式之间的研究壁垒,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抗争政治研究框架。本文主要围绕蒂利的抗争政治理论展开,试图对蒂利的政治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  文章首先介绍了蒂利的生平事业及其抗争政治理论的思想渊源,阐述了从社会运动理论到革命理论,再到蒂利提出抗争政治理论的过程,从而得出抗争政治理论是对前两者的继承和超越。在论证过程中,蒂利提出了著名的政体模型,并着重分析了抗争的动因机制,包括对动员过程及其相关机制、认同构造过程及其相关机制和其他相关制度构建的探究。蒂利以法国、英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的形成史作为抗争的大背景,在研究抗争政治背后的各种过程和机制的影响时还发现,这些机制和过程都不同程度的促进、阻碍或逆转了民主的产生与发展,并且民主的产生与发展对于民众抗争具有重塑作用。  蒂利的抗争政治理论打破了不同抗争形式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为研究民众抗争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他的理论依然还存在着诸多局限。突出表现为存在理论偏差、西方色彩浓厚和过于理想化等问题。即使如此,蒂利的抗争政治理论对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当代中国来说也具有启示性意义,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理解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群体性事件,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步伐不断加快,许多国有企业变成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构成发生了根本改变,“国有”概念失去了传统意义。很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员工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重要的组织行为因素。本研究通过对YS公司员工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现状的调查,验证了中国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多维结构说,分析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任教十五年来多次担任高年级代课教师及班主任工作。在这条艰巨而又艰辛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记得刚被分配到这儿工作时,所带的那班
期刊
2011年11月9日,发改委在央视报道中声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其进行调查。该案引发了各界的讨论和分析,本文将在法律的基础上,以函数分析的角度对中国电信
在西方世界,权力和权利的博弈始终伴随着现代性和个体性的成长。而这一形而下的政治博弈经过抽象化的整理和书写就成了贯穿于整个西方文明发展中的民主与独裁的争论。因此,在数
生态人类学的研究比较集中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环境的探讨,尤其注重对人口较少民族生态环境的考察,有关汉人地区生态环境的人类学研究还颇为少见。作为汉人地域特色明显的支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