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响应的感应器,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双重影响,又是反映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植被物候监测及其对短期和长期的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焦点。锡林郭勒盟作为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以畜牧业为基础产业,其草地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对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锡林郭勒地区物候与气象因子变化的关系,对更好的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对2001-2015年锡林郭勒地区物候和水热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再对植被物候与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因子之间做相关分析,探讨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得到结果如下:(1)2001-2015年间,锡林郭勒地区植被返青期由西南向东北推迟,枯黄期相反,生长季长度则缩短。时间上,返青期整体呈不显著的推迟趋势,枯黄期呈提前趋势,受返青期推迟和枯黄期提前趋势的影响,生长季长度明显的缩短。这种规律与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部关系密切。空间上,返青期中部地区呈推迟趋势,其它地区均提前;除了西南小部分地区外其它地区枯黄期均呈提前趋势;枯黄期呈提前趋势的区域生长季长度缩短。不同植被类型植被物候期差异显著。(2)2001-2015年,锡林郭勒地区年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呈不显著下降趋势。从季节来看,冬季气温和秋季降水量变化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的贡献最大。年均、春季和秋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在西乌珠穆沁旗南部变化幅度最大,而夏季气温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的区域分布在东乌珠穆沁旗西部。冬季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区域分布在北部边境地区,主要集中在阿巴嘎旗北部。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最明显的地区为东乌珠穆沁旗北部,其它季节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大的区域均在锡林浩特。(3)物候参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气温和降水量对物候具有滞后效应。3月气温增加和4月降水量的增加会导致返青期提前。9月气温的降低对枯黄期的提前影响很明显。年均气温降低和降水量增加使生长季长度缩短。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返青期主要受候前15天和30天的降水量的影响,枯黄期则对候前5天和前15天的气温较敏感。(4)空间分布上,锡林郭勒地区西北部和东南地区返青期对气温最敏感,只有研究区西南部对降水量较敏感。沙地植被和典型草原大部分地区枯黄期对秋季气温响应敏感。植被返青期受候前15天降水量敏感地区分布在西南部沙地植被、典型草原、农田和东部典型草原地区。西南沙地植被和东北灌丛地区枯黄期对候前5天气温变化最敏感。(5)在不同植被类型中,除了沙地植被和农田外其他植被类型返青期对3月气温的响应非常明显,除了草甸草原和沙地植被其他植被类型返青期受4月降水量的影响很明显,尤其灌丛受降水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典型草原、沙地植被、湿地植被和森林枯黄期对9月气温的响应非常敏感,只有森林和灌丛植被与10月气温的相关关系较强。从短时间尺度来看,除草甸草原外,其它植被类型返青期和枯黄期对前15天降水量和候前5天气温响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