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数控系统架构及其伺服部分PID参数优化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88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微控制器在各方面性能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嵌入式处理器更加适合数控领域的开发。其稳定性高,没有对资源的过多占用,没有其它不相关硬件的干扰,从而使系统很纯粹地用于所需的加工控制;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集成度高,片上集成多种功能模块,网络支持进一步完善,集成了更多种类的网络接口;微控制器和处理器开发手段和调试平台越来越完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对于微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任务管理平台和底层驱动平台,这为上层软件模块的可靠简便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而在其伺服控制算法方面,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是在工业过程控制发展史上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直观、鲁棒性好和可靠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尤其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控制系统,然而PID控制的参数整定是一个十分繁琐费时的工作。计算机技术和智能理论的发展为复杂动态不确定系统的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研究在嵌入式系统理论和柔性嵌入式数控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嵌入式、开放性、网络化的数控体系结构,并给出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上的体系结构的设计,尤其是对ARM部分及其中的G代码解释模块的设计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ARM及DSP构建系统的主控平台,通过模块化的软硬件结构设计思路,在ucos-Ⅱ的支持下,克服了当前数控平台的缺陷,实现了系统的实时调度,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实现了系统的多种网络支持,符合数控系统模块化、柔性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需要。 本文还对智能理论(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做了分析和研究,并在传统PID控制算法的基础上,使其用到嵌入式数控系统的伺服控制部分PID参数的优化方面。结合智能理论和方法设计智能PID和进行PID的智能整定,来解决常规PID对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往往具有非线性、时变、不确定性、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对象不能达到理想控制效果的问题。对利用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理论与PID结合来实现其参数的智能整定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借助于MAFLAB/SIMULINK对选取的控制对象进行了仿直和分析。
其他文献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以其频谱利用率高、成本低、易实现等优点而备受关注,预计将成为3G以后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近年来随着移
雷达三维成像在对外空目标如卫星、空间碎片和空间站进行跟踪、识别以及对天体的观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对运动目标进行三维成像的常规方法是利用多天线的干涉逆
仿生算法是优化算法领域中出现的一类比较新型的智能算法,一般具有不确定性,潜在的并行性,进化性等特点,是一种概率型的全局最优搜索方法,它能高效且有效地完成某些优化和控制的复
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数字产品的存储、复制和传播越来越便捷,但同时多媒体数据的安全性也遭受着越来越多的威胁。输入输出设备的发展和高精度产品的出现使得伪造更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互已经成为可能,各种信息源(文本、图像、声音等)的数字化使信息复制更
自从人类可以制造和使用各种机器以来,人们就有一个理想,那就是让机器能听懂人类的语言并能按人的口头命令来行动,从而实现人机的语言交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识别
针对传统监控系统通过更换硬件设备实现智能化所带来的巨额费用和视频分析算法受到硬件平台的限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监控系
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是WAP论坛经过不断努力得到的成果,它提供了一个技术规范,以便开发出适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用程序和业务。本课题的任
最近十几年,随着计算机、光电器件以及激光器的迅速发展,采用结构光方法实现的物体三维重构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它的特点是对环境要求低,易于实现,测量精度高以及测量范围大。
随着个人通信的发展,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LEO MSS)对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而LEO MSS作为与陆地移动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