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方加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FD肝胃不和型的作用机制。方法:1.纳入病例的64例FD患者均来自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医部门诊就诊的病例,均在胃镜下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而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确立为肝胃不和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分别为32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2.对照组予莫沙比利分散片5mg,每日3次,早中晚饭后口服。治疗组的患者口服中药汤剂,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物组成如下:党参10g,白术15g,茯苓15g,半夏12g,陈皮6g,木香10g,砂仁15g,甘草6g,柴胡12g,川芎6g,枳壳10g,芍药10g。随症加减:若反酸烧心者,加用浙贝母10g、煅瓦楞30g;若胃脘刺痛明显者,加用延胡索10g、川楝子10g,三七末6g(冲服);若心烦明显者,加用栀子12g、淡豆豉10g;若口干欲饮冷水,舌红苔少甚者,宜加生石膏15g、生地10g;若大便闭结者,加熟大黄3g。服用方法:日一剂,每次先用清水浸泡20分钟,再煎取药汁约400ml,每次服用2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以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禁烟、酒,禁食辛辣生发等食物,不得服用与本实验无关的其他药物。定期于门诊复查(一周一次),记录服药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受试前72小时内立即停用影响本试验的解痉药、抗胆碱药物及其他促胃动力药物。观察期间对患者进行药物反应的安全性(一般体征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指标的观察。3.统计学分析方法:使用SPSS1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Ridit检验分析等级资料。结果:1.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单纯西药组。2.中药组32例,临床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单纯西药组32例,临床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5.6%。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3.治疗后,两组病例不同单项症状积分改善有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在脘腹痛,腹胀,早饱,嗳气,恶心5个症状的改善上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尤其是在腹胀、早饱、嗳气三个方面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在反酸,烧心,呕吐3个症状的改善上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随访4个月内,治疗组复发率为16%,对照组为31.8%,提示前者复发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在改善临床症状,尤其是腹胀、早饱、嗳气方面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同时治疗组在提高临床综合疗效及不同单项症状疗效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且治疗组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