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确立义务教育制度,国家教委根据义务教育法开始着手编订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到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共编订发行了三套义务教育教材供全国通用或选用。出版时间分别是:1993年,根据新修订的各学科教学大纲编订的义务教育教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义务教育教材;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修订的各学科试用修订版大纲修订了相应学科的教材,并于当年开始全国通用;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开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义务实验教材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用,2006年在全国通用。本文查阅了人教社2000年版和2007年版初中语文教材,查阅了2000年和2001年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首先,本文对两个版本的中当代作品的编制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寻找两版语文教材在选文作者、内容上等的演变特点;其次,总结语文课程大纲与初中教材中当代选文的演变关系,从教学主体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语文大纲与语文教材中的当代选文等方面分析其演变关系;最后,通过两套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三篇典型文章,来分析其演变对我国学生的现实教育意义,这三篇文章分别是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和冰心的《谈生命》,从不同角度向学生传授知识,体验生活的感悟。总之,通过比较分析,语文教材的变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主要体现在选文的政治色彩日益淡化、更加以学生为本、更加注重现实意义。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一套套更加完美的语文教材会出现在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