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Sawyer as a Naughty Child: A Probe into the Profile of Tom Sawye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通过汤姆·索亚这样一个顽童的视角对19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沉闷的生活、宗教的虚伪可笑以及落后畸形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嘲笑,汤姆·索亚这个处处反叛现实的形象与作品中的批判倾向实现了某种共通。汤姆·索亚是一个典型的顽童形象。汤姆·索亚对生命力的追求和向往,其打破种种束缚、自主的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的精神,呈现出一种积极的飞扬的精神。这样一个经典的顽童形象自诞生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国无数孩子和成人的喜爱。
   论文首先从儿童观的角度阐释儿童观的变迁与顽童这一类人物形象的历史发展的联系,并探讨了这部作品与马克·吐温自身童年生活的关系,同时,论文从顽童与游戏精神等方面探讨了几个与顽童相关的理论问题,其次,论文从狂欢、力、谐趣这三个方面分析汤姆·索亚这一顽童形象的美学内涵。最后,论文阐释了汤姆·索亚这一顽童形象的意义
   本论文对顽童这一人物形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与顽童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做出了比较完整的分析。同时论文剖析了汤姆·索亚这一顽童形象体现出的独特的美学风貌,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其他文献
《圣经》是人类翻译史上译本最多且影响最大的一部书。《圣经》文本自唐朝随基督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经历唐代、元代、明末清初以及晚清四个时期。不同阶段的圣经译者采取多种方法,寻找最佳的圣经汉译策略,试图使《圣经》适应中国本土文化环境。  格义策略源于释译佛经,是用中国固有的概念去类比和理解外来佛教学说的一种本土化的方法。自《圣经》传入中国,来华传教士们也效仿此法,用中国文化中儒、释、道学说固有的
学位
期刊
报纸
在文学作品中,风格是一种精神风貌,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特点,包括作者如何遣词造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段,以及如何谋篇设计文章结构等。所以风格作为一部作品的重要特征,应该被纳入译者和研究者的考虑范畴之内。  然而,由于风格是作者个人性格、文学素养、创作爱好、写作素质等的体现,受到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译者很难和原作者有共同的经历和体会,所以风格的翻译是不容易实现的。  莫言的小说《酒国》风格多
学位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对西方文化历史的形成与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就《圣经》的翻译而言,译介学看重的不是翻译水平的高低,而是《圣经》译本在更宽泛的文化交流层面上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世界文化和文学的贡献。圣经汉译也是中国翻译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性叛逆”来源于译介学,且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即使是最忠实于原文的《圣经》译本,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进行创造性的叛逆。为了使《圣经》在新的社
会议
二语习得研究在西方已发展40余年,出现了各种理论和学说,研究方法也日趋多样和完善,而国内的二语习得研究起步较晚,受西方二语习得理论的影响较大,容易照搬套用西方的理论来指导国内的英语学习和教学。长期以来,社会上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只有出国才能学好英语,而事实却截然相反。西方学者对英语作为二语(ESL)的研究都是在英语(目标语)的环境下进行的,对把英语作为外语(EFL)的习得研究明显不足。所以ESL的
学位
语言交际能力是提高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目标,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在外语学习中,语言能力强的人,语用能力不一定就强;语言知识高深的人,不一定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际语用学兴起并发展起来,作为语用学与二语习得的交叉学科,语际语用学主要研究非母语二语学习者如何使用和发展目标语的语言行为策略。对于非本族语者如何实施言语行为这个
期刊
“互文性”理论由法国符号学家茱丽娅·克里斯蒂娃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吸收和转换其他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一股新思潮和文学理论,“互文性”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包括翻译研究在内的其他各个领域。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不仅关注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而且还将翻译文本放置于社会历史语境中进行阐释,扩展到文本与读者、文本与语境、文本与文化之间的互文性。  作为一种作者与译者相结合的翻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