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网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但由于相对于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来说,网球及球拍自身质量较重,又随着技术多元化、复杂化发展趋势,对体能尤其是力量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近些年除了个别女子网球运动员,我国网球运动员与欧美球员相比,力量素质差距有加大的趋势,这也成为了男子运动员技术乃至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发球技术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势大力沉的发球极大地打击了我国运动员的比赛信心。如何提高力量素质是我国当代网球运动体能训练实践与科学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有关网球力量训练的研究成果众多,有关核心力量训练成果相对最多,但都存在一个不足的问题,作为自变量,也就是核心力量训练手段很多,而对于每种训练手段采用的依据和导致因变量改变的具体原因或者说作用机制没有进行交代或论证,导致研究的价值大大降低。针对此研究不足,本研究以山东省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均为二级运动员以上)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德尔菲、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以网球发球效果为因变量,以主要针对发球技术设计的核心力量训练手段为自变量,以动力链和核心力量等的作用机制为依据,结合实验结果论证设计的核心力量训练手段对发球效果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通过T检验,实验组发球速度与对照组实验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组一区一发平均球速为167.3±7.95km/h,对照组一区一发平均球速为159.5±8.47km/h,P=0.047(P<0.05);实验组一区二发平均球速为127.0±8.42km/h,对照组一区二发平均球速为116.8±7.57km/h,P=0.011(P<0.05);实验组二区一发平均球速为166.9±7.99km/h,对照组二区一发平均球速为:159.2±8.22km/h,P=0.048(P<0.05);实验组二区二发平均球速为126.7±8.60km/h,对照组二区二发平均球速为:116.6±7.22km/h,P=0.011(P<0.05)。差异显著。2、发球成功率方面,实验组实验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组一区一发成功率为70%±10.5,对照组一区一发成功率为58%±11.4,P=0.025(P<0.05);实验组一区二发成功率为88%±10.3,对照组一区二发成功率为:76%±8.43,P=0.011(P<0.05);实验组二区一发成功率为66%±9.66,对照组二区一发成功率为58%±6.33,P=0.044(P<0.05);实验组二区二发成功率为86%±9.66,对照组二区二发成功率为76%±8.4,P=0.024(P<0.05)。差异显著。3、专家技评得分方面,实验组实验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组专家技评分数为:7.70±0.68,对照组专家技评分数为:6.80±0.63,P=0.006(P<0.05)。结合动力链和核心力量等的作用机制的分析与论证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组发球速度、发球成功率和专家技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自变量,即针对发球技术制定的核心力量训练手段是有效的,对网球运动员发球质量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3.针对发球技术制定的核心力量训练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核心部位的稳定、协调与力量的有效传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