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竞争逾演逾烈,而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需求日趋紧迫,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具备国际化素质的优秀大学生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论文主要从高校本科生培养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我国普通高校在本科生国际化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大学先进的学生培养经验,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促进我国高校的国际化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实践参考。论文的选题角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新颖性,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是对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一次整体性和系统性地评述。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等普通高校实地调研、访谈、网络搜索等途径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发现我国普通高校在本科生国际化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课程、合作交流、师资、管理体系等五个方面。在培养目标上,部分普通高校对本科生的培养定位虽然有国际化的意思,但不明确。在课程上,本科生国际化课程形式单一,通常为公共英语课或以“世界”、“国际”等名称命名的科目;双语课程数量偏少并且专业覆盖面很狭窄;外语课程语种单一,以1-2种语言专业居多。在合作交流中,国际合作办学的专业集中,大部分集中于管理类、经济类和语言类专业,涉及理工、生化、农林等学科的专业还比较少;国际交流合作的受益面小,有的高校每年只有3%的本科生有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师资方面,本土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不高,缺乏实施国际化课程的专任师资队伍;外籍教师以语言类教学为主,其他专业的外籍教师较少。在管理体系中,对国际化教学和实践活动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和质量评估机制;在图书馆和校园网等软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存在欠缺。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才培养口径狭窄,思想意识上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师资培养制度不完善,缺少法律、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等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加清晰地呈现这些问题,并使读者了解我国高校与国外大学在对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差距,文章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莱顿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等具有鲜明国际化特征的国外高校为实证研究对象,广泛查阅这几所大学的官方网站资料和相关的外文期刊论文,对其进行翻译和整理,分享了他们在国际化办学理念、国际化课程、学生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师资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和发展经验。同时,在借鉴国内外大学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推进普通高校本科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对策和建议: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国际化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增加本科生的出国学习交流机会,提高交流质量;第三要充分利用校内国际化资源来提升本科生国际化素质;第四要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第五要建立系统的国际化素质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