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索穹顶结构是一种由脊索、斜索、环索和撑杆构成的空间张力索杆体系,这种结构以其新颖的结构造型、巧妙的构思、较轻的自重和快速的施工,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际空间结构学术界与工程界的高度重视。目前索穹顶结构的屋面覆盖系统主要采用张拉膜,对于刚性屋面索穹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玻璃面板、彩钢板等传统刚性屋面材料,在国内钢屋盖结构中已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刚性屋面的跨越能力小,需要增设次结构支承屋面,并将屋面荷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穹顶结构是一种由脊索、斜索、环索和撑杆构成的空间张力索杆体系,这种结构以其新颖的结构造型、巧妙的构思、较轻的自重和快速的施工,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际空间结构学术界与工程界的高度重视。目前索穹顶结构的屋面覆盖系统主要采用张拉膜,对于刚性屋面索穹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玻璃面板、彩钢板等传统刚性屋面材料,在国内钢屋盖结构中已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刚性屋面的跨越能力小,需要增设次结构支承屋面,并将屋面荷载传递至索穹顶主体结构,这对次结构的跨越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弦支穹顶结构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杂交结构,其用上部网壳替换了常规索穹顶结构中的脊索网。弦支穹顶由于存在上部网壳而易于铺设刚性屋面材料,但弦支穹顶存在受压弯的网壳,用钢量相对较大,且目前弦支穹顶普遍需要搭设大量支架来高空拼装网壳,施工措施费高,高空焊接量大,工期长。本文作者在阅读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常规索穹顶结构及弦支穹顶结构的结构特点、施工方法以及工程应用,提出了一种新型拉梁-索穹顶结构。拉梁-索穹顶结构由拉梁、斜索、环索、撑杆和内拉环构成,即将常规索穹顶结构中仅受拉的柔性脊索替换为受拉弯的刚性拉梁。拉梁-索穹顶兼具索弯顶和弦支穹顶的优点,通过预应力张拉在拉梁、斜索和环索中均建立预张力,属于张力结构;拉梁受拉弯,稳定性好,用钢量少,通过在拉梁上合理设置铰接节点可采用先进的少支架甚至无支架的整体牵引提升的方法进行施工,便于铺设刚性屋面材料。本文对拉梁-索穹顶结构的构形进行研究,介绍其基本构成。拉梁上的铰包括设置在拉梁端部的结构铰和拉梁中部的机构铰,根据铰的设置位置,可以将拉梁-索穹顶分为无铰、单铰、双铰和三铰四种情况。对三铰拉梁、两铰拉梁、单铰拉梁、中铰拉梁、无铰拉梁和脊索构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六者的受力和变形情况。采用迭代法进行了拉梁-索穹顶结构找力分析。采用整体提升牵引的施工方法实现拉梁-索穹顶的无支架提升牵引施工,需要在拉梁中部和端部设置若干铰接节点使拉梁网格变为机构,提出了十四种拉梁铰接节点设置方案。改进了“确定索杆系静力平衡态的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简称NDFEM)”,使其适用于由索杆梁组成的拉梁-索穹顶结构,并对相应的结构模型进行了施工全过程分析,通过施工模拟分析得出了拉梁铰接节点布置的可行模式和最优模式。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拉梁-索穹顶的静力性能进行分析,考察了在满跨和半跨活荷载作用下,构件内力和节点位移随荷载变化的规律,并对不固定拉梁中铰和固定拉梁中铰的拉梁-索穹顶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为掌握拉梁-索穹顶结构与弦支穹顶、常规索穹顶结构的受力性能差异,分别建立相同跨度和拓扑关系的上述三种结构的模型,对三种模型的受力性能与变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刚性拉梁对结构的整体刚度、局部刚度和承载力影响。此外,通过改变预应力水平、温度作用和拉梁截面形式等方面,对拉梁-索穹顶结构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另外,对拉梁-索穹顶结构与弦支穹顶、常规索穹顶结构的动力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对弦支穹顶、常规索穹顶和拉梁-索穹顶进行了两种荷载组合下的特征值屈曲分析,然后采用一致缺陷模态法,并引入结构第一阶屈曲模态为缺陷分布,考虑跨度的1/300为缺陷最大值进行了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到了结构在指定荷载工况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接着,研究了预应力水平、杆件截面规格、初始缺陷大小和环向杆件等因素对拉梁-索穹顶稳定性能的影响。为验证本文的理论分析结果,分别制作了一个直径6m的Geiger型和一个直径8m的Levy型拉梁-索穹顶结构模型,介绍了这两个试验模型的构件构造、节点设计以及试验模型的安装过程,模拟了其施工成型的全过程,测试了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内力和位移,验证了“无支架整体牵引张拉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分析了结构在满跨荷载和半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通过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本文最后对研究的内容及成果作了系统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拉梁-索穹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拉梁-索穹顶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均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在我国,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从物质消费转变为精神消费,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艺术文化对生活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互动式、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而博物馆作为城市窗口,承载着传播信息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设计师纷纷将目光转向文化底蕴深厚的博物馆文创设计,许多原创的IP形象受到大众的喜爱。本文基于平顶山博物馆的馆宝——白玉线雕鹰,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创新,为中
双流化床是一种由两个流化床单元通过动力链接耦合而成的反应器,由于此类反应器具有解耦热化学反应实现优化控制及产物分离等优势,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对双流化床在燃料的高效利用和分级转化等方面应用进行了探索。然而,由于双流化床的物理结构与内部流动机理相对复杂,目前对其气固流动特性的掌握并不充分,尤其是对其颗粒循环与协调耦合机制的认识尚不能完全满足应用要求,因此亟需对交互循环双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
污泥减量化是当前各大城市快速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燃煤电厂掺烧污泥是被认为无害化且经济有效的污泥处理方式。本文针对广州恒运热电(D)厂燃煤耦合污泥发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化污泥进厂在含水率<40%,掺烧比例为4.7%时,污泥掺烧对于煤的元素成分影响不大,锅炉烟气主要污染物指标几乎无影响,烟尘、SO2、NOX都能满足超低排放要求,气体污染物中的重金属类、二噁英类,满足生活垃圾焚烧环境污
量子相干介质中的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可以改变介质的线性和非线性偏振率,使介质的光学特性发生显著改变,具体表现为:其一,介质的线性吸收减少,色散增强;其二,原子与光量子态之间的转化易于相干调控;其三,原子介质的非线性效应显著增强。由于这些非线性光学特性,过去几十年里,与电磁诱导透明相关的诸多量子光学现象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包括高阶非线性增强,无反转激光,光学双稳态与多稳态,多波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的勘探开发潜力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基于丰富的勘探开发资料,系统开展了该盆地陆相致密砂岩含油气地质条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致密气主要分布在侏罗系沙溪庙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烃源条件优、储层分布广、通源断裂发育、古今构造有利、埋藏深度浅、纵向多层含气、天然气品质优等特点;(2)优选出了川中核心建产区,川西北、川西南加快评价区和川东、川
目的:肿瘤细胞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涉及多个步骤包括肿瘤细胞迁移。本实验室近来研究发现,TBC1D3促进人乳腺癌细胞迁移,但TBC1D3诱导乳腺癌细胞迁移的机制依然未知。本研究拟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和免疫共沉淀结合质谱分析等等方法,分别筛选和鉴定TBC1D3的下游靶基因和细胞核内相互作用蛋白,阐明TBC1D3诱导乳腺癌细胞迁移的机制。方法:以Flag载体和Flag-TBC1D3分别转染M
Renpenning综合征是一类X染色体连锁的智力发育障碍疾病(X-linke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XLID),该疾病主要由位于X染色体的多聚谷氨酰胺结合蛋白 1(Polyglutamine binding protein 1,PQBP1)基因突变所致。Renpenning 综合征在不同家族的患者中存在多种突变形式,这些患者大多具有智力发育迟缓、小头畸形、身材消瘦矮小
实时混合模拟的频域评价指标将实时混合模拟的试验误差分为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两个部分,通过引入等效频率的概念,可以计算出实时混合模拟的时滞。与时域评价指标相比,频域评价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事实混合模拟的效果。尽管有关频域评价指标的初步的理论和试验已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其准确性和适用范围仍需通过理论、模拟和试验等研究手段做进一步的验证。为此,本文针对实时混合模拟频域评价指标的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有限的频谱和低效僵化的频谱分配策略使得无线频谱资源逐步匮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频谱需求。但另一方面,已分配的授权频谱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频谱利用效率低下。因此为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认知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并已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而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中最基础的功能,也是其他功能实现的前提,是保证从用户不对主用户产生干扰的关键。本
文博文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种实践探索,不仅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领头羊"作用,更在文创产业链中起到了强力带动和优化赋能的作用。文博文创作为体现生活美学与设计价值、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值得各博物馆的重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为苏州这座城市打上了温婉旖旎的历史底色,如何发挥苏州文博的特色优势,创作出具有文化价值、品牌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