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材料蚀除过程仿真研究

来源 :大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高弹性模量、高硬度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以及航空航天领域,但是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对其进行加工比较困难,而且加工效率低,电火花加工由于不受材料的强度、硬度限制的特点,在颗粒增强金属复合材料加工中具有较好的优越性。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存在材料蚀除效率低的问题,且目前对于其蚀除机理研究较少,由此本文通过对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单脉冲放电材料熔蚀和抛出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结合电火花加工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探究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材料蚀除过程,对提高材料蚀除效率起到指导意义。(1)单脉冲电火花加工材料熔蚀过程研究。基于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多相材料特性以及传热学理论,分析放电热源,区分两相材料属性,建立增强颗粒均匀分布的单脉冲放电材料熔蚀过程二维模型,利用FLUENT软件熔化/凝固模型模拟热源条件下材料熔蚀过程。通过仿真结果,研究了脉冲宽度、峰值电流对材料熔蚀过程的温度场、熔池形貌以及熔池内熔化增强颗粒数量的影响。(2)材料的抛出与凝固过程研究。基于材料熔蚀仿真结果,考虑熔融材料与固相增强颗粒形成的流固耦合环境,采用VOF模型区分不同相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放电通道冲击以及气化爆炸力冲击作用下的材料抛出流体动力学模型。利用重叠网格与6DOF动网格相结合建立放电通道以及固相颗粒运动的几何模型。对材料抛出和凝固过程进行了仿真,并研究了开路电压、峰值电流对熔融材料以及固相增强颗粒抛出的影响,得到熔融材料和固相颗粒的速度场变化规律。(3)仿真模型的验证。进行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试验,对比仿真结果,仿真熔池深度略大于试验凹坑深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仿真模型相对准确。通过对凹坑表面形貌特征及成分进行分析,表明试验与仿真结果的凹坑形貌具有相同特征,同时在电蚀产物中检测含有增强颗粒,证明熔融材料能携带颗粒抛出在放电间隙中。综上,本文主要从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材料蚀除的机理出发,通过仿真分析了材料蚀除过程,并研究了放电参数对材料蚀除的影响规律,结合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材料的高效蚀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公司法》第183条,规定了司法裁判解散公司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填补了我国没有解决公司僵局法律
随着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定位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分布式存储技术的日趋成熟,车联网行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车联网不仅仅为车辆提供碰撞预警、安全消息交互、超车预警等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相的理想选择材料,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石墨烯镍基复合材料存在石墨烯在基体中分散不均匀、与镍基体界面反应和稳定性差等难题,这些都限制了其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从石墨烯的分散入手,探索了石墨烯镍基复合材料的化学预分散方法;系用研究了电化学沉积工艺中阴极电流密度、石墨烯浓度和沉积温度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纯
杨梅素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杨梅素自然资源匮乏且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化学方法制备
背景心肌肥厚(cardiac hypertrophy,CH)是心肌细胞对长时间的压力负荷或容量超负荷而产生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在一段时间内可通过使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蛋白合成增加和细胞
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其中干旱是限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能导致作物新陈代谢异常,生长减缓甚至死亡。通过技术手段和调控措施可以将干旱胁迫对作
随着超高层及大跨度建筑结构的不断发展,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市场的发展,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出现虽然可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但当结构对承载力有更高要求时,一
纳米晶、非晶等新型磁性材料的饱和磁密高、高频损耗低,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力设备和电子器件中。在这些电力电子器件中,要提高运行效率,就必须降低磁性元件的损耗。这就迫切的
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血管收缩、血管重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原位血栓形成等为主要特征的肺小动脉异常疾病。近年来,随着PAH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PAH进入新药治疗时代。特别是口
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糖多孢红霉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fa)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红霉素(Erythromycin,Er)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效果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1952年发现以来红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