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元胞自动机的人群疏散安全仿真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一些大型社会公共活动不断增加,特别是大型公众集会,引起大量人员拥挤和交通堵塞,这种公共集会中极易发生拥挤踩踏等事故,进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全球范围内都会经常性的发生很多大规模踩踏事件。目前,我国也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会活动组织频繁、大型集会活动增多,使公共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公共场所人群聚集现象及人员疏散特性,探寻合理的人群组织及疏散模式,寻求降低事故风险的方法和途径是公共安全及管理学科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论文首先从研究人群疏散的运动特征入手。研究表明,与车辆运动相比,人群不受车道限制,所以在变速、转向等方面表现的更为灵活和随意,而且,公共场合人员众多,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较多,人群之间存在趋同性和排斥性的相互影响,比如行人的跟随行为,即与前人保持同样的行走路线和行走速度,在高密度情况下,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身体接触,因为这种接触会使人员产生心理不舒适感,使人员行走速度降低,因此,人群更倾向于彼此间的影响最小化,但是人群中也允许一定程度的碰撞和挤压。此外,研究还表明人群运动也受到周围环境、道路条件以及突发或意外事件的影响,这使得人群疏散的运动方式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这些局部、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群体行为和特征共同影响着整个人群的运动。在人员疏散过程中,论文充分考虑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力,并将其分为:(1)目标吸引力;(2)人员之间的排斥力:(3)人员之间的摩擦力;(4)人与障碍物的排斥力;(5)周围人员产生的吸引力。通过对以往的模型的研究,论文在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研究人群疏散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其克服了以往模型在模拟高密度条件下人群疏散时的不足,结合元胞自动机模型规则简单、运算速度快的优点以及社会力模型可以较好描述人群拥挤和堵塞现象的优点。通过对人员疏散过程的分析,论文利用该模型对单出口体育场的人群疏散、双向通道人群疏散以及特殊结构人群疏散进行了模拟,并假定人群在高密度情况下发生踩踏事件,对伤亡人数进行了统计,经过对广场、通道等的隔离带设置后,再次对以上情形做了模拟分析,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的结论证明了模型在高密度情形下对人群疏散模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发现了双向通道中异向行人流的“分层拥堵”现象,这是通道中发生拥堵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对疏散出口、通道及其入口设置隔离带后的模拟发现,设置隔离带对降低人群密度、提高人员疏散效率具有明显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为疏散出口设计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在当代金融投资领域,乔治·索罗斯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成功的金融家,但索罗斯自诩为失败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涉及金融、政治等方面,但始终都以反身性概念为基础。本文从索罗斯金
本文研究了不同周龄(26周龄、40周龄和64周龄)雪山草鸡蛋壳的机械属性和化学组分,并进一步研究了正常鸡蛋壳和砂壳蛋蛋壳的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以揭示不同周龄母鸡所产蛋壳之间机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任何管理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加剧危机,特别是由于自然灾害而引发的公共危机更为突出。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体制还很不成
河南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实现中原梦,反贫困任务紧迫而繁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的收入倍增计划是河南反贫困的内在要求。以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为指导,调整国有产权关系,完善收
目的土壤地带性研究,对揭示本区土壤地带性特点与关系,指导农林牧业协调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利用野外考察和已有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秦岭山地的土壤秦岭山地的土
<正>时下,人们在使用媒体这一概念时,往往指向不确定、不统一。媒体有时指文字、声音、图像,有时又指期刊、图书、广播、电视,有时更是暗指纸质、数字。在阅读或论述相关问题
期刊
<正> 金世宗完颜雍(1162年——1189年在位),是金朝开明的君主与杰出的女真族政治家.他在位期间,采取解放奴隶、发展生产的进步措施,与南宋保持和平友好的局面,阶级矛盾和民族
教师绩效考核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教师考核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教师绩效考核的研究结果,提出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要兼顾学校的目标与教师个人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哲学界开始将数理逻辑作为哲学的基础、将逻辑分析作为哲学研究的方法这场革命性的变革,结构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它以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