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膜下滴灌高产(15000 kg/hm~2)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效应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34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新疆膜下滴灌高产(≥15000 kg/hm~2)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分析玉米的植株性状、叶面积生长、干物质生产特征及产量形成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明确高产春玉米最适宜的施氮量,为进一步明确新疆地区高产玉米适宜施氮量提供依据,并且为其制定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新疆奇台农场开展,以登海618(DH618)和先玉335(XY335)作为供试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75000株/hm~2(P1)和120000株/hm~2(P2),设置6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作为空白对照(N0),施氮量设置为180 kg/hm~2(N180)、270kg/hm~2(N270)、360 kg/hm~2(N360)、450 kg/hm~2(N450,CK)、540 kg/hm~2(N540)。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40 cm+70 cm)。灌水施肥采用膜下滴灌系统。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15000 kg/hm~2产量水平的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的产量呈现先增加然后持平的趋势,增加种植密度显著的增加了玉米的籽粒产量。DH618和XY335在75000株/hm~2和12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玉米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在270 kg/hm~2和360 kg/hm~2施氮量下达到最大。氮肥通过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玉米的籽粒产量。通过对施氮量和产量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出DH618在75000株/hm~2和12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94 kg/hm~2和380 kg/hm~2;XY335在75000株/hm~2和12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57 kg/hm~2和335 kg/hm~2。方差分析得出品种和密度、品种和施氮量、密度和施氮量间互作籽粒产量差异显著,品种、密度和施氮量间互作籽粒产量差异显著。(2)DH618和XY335在75000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以及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在270 kg/hm~2施氮量下达到最大;而在12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以及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在360 kg/hm~2施氮量下达到最大。增加种植密度有效地增加了群体的光合势,增加施氮量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群体光合势。不同种植密度匹配最佳的施氮量有利于玉米群体的生长和物质积累。(3)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农学利用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的密植群体存在不同的最佳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在75000株/hm~2密度下,最佳施氮量(270 kg/hm~2)对应最高的产量(17907.14 kg/hm~2-19086.41kg/hm~2)和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66.32 kg/kg-70.69 kg/kg)以及最佳氮肥农学效率(16.90kg/kg-21.27 kg/kg)。在120000株/hm~2密度下,最佳施氮量(360 kg/hm~2)对应最高的产量(18470.14 kg/hm~2-19803.54 kg/hm~2)和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51.31 kg/kg-55.01kg/kg)以及最佳氮肥农学效率(14.24 kg/kg-17.94 kg/kg)。因而,增加种植密度,适宜的降低施氮量,能有效的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论】:不同施氮量对膜下滴灌密植高产玉米的生长及产量有影响。玉米的收获穗数不受施氮量的影响,适宜施氮量下的穗粒数及千粒重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氮肥通过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产量。不同密度下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单株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在适宜的施氮量下达到最高。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75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和较高氮肥利用率的施氮量为270 kg/hm~2,而在120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和较高氮肥利用率的施氮量为360 kg/hm~2。因而,增加种植密度,适宜的降低施氮量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其他文献
位于北冰洋的加拿大海盆及其邻区的扩张过程比较复杂,西部和北部分别受到楚科奇边缘地碰撞和阿尔法-门捷列夫脊火山活动的影响,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需要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莫霍面深度记录了地壳经历的动力学过程,是认识地球演化的关键证据。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Te)作为表征岩石圈强度的一个参数,代表着岩石圈在受到长期(>105年)载荷的情
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演化一直是地学界研究重点之一。辛集组作为华北地台南缘寒武系底部地层沉积记录,其沉积环境的细致分析尤为重要。本文以豫西鲁山石门沟寒武系辛集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豫西鲁山石门沟寒武系辛集组为一套富含海绿石的海相陆源碎屑岩。包含9种岩相类型:砾屑磷块岩相、块状砂岩相、海绿石砂岩粉砂岩相、海
Cassini ISS(Imaging Science Subsystem)图像是目前对土星卫星进行天体测量的重要资源,人们使用这些图像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土星卫星位置数据。这些数据推动了土星系统天体力学、行星物理等多方面的研究。因此ISS图像的高精度天体测量具有重要价值。在ISS图像的高精度天体测量中,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进行相机指向校正。目前的相机指向校正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一个是ISS图像的面元中的
催化氧化法采用―氧化+过滤‖工艺,即通过强氧化剂高锰酸钾的氧化,将Fe2+氧化为Fe3+,并以Fe(OH)3形式析出,将Mn2+氧化成Mn O2,再经过滤将其截留在滤料表面形成活性滤膜。该活性
目的:观察输刺夹脊穴联合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患者选择更高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输刺夹脊穴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即10天,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超级电容器因具有循环寿命长和功率密度高等特点而成为材料与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关键组成部分,无疑是决定整个器件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地下水是水资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社会环境的重要资源之一。为精准掌握区域地下水位的主要影响因素,保证区域地下水长期可持续利用,缓解区域用水压力,本文以辽宁省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为例,首先对项目区地下水位的影响因子进行分类和初选;采用基于累计信息贡献率和基于信息可替代性的双重指标筛选方法剔除不合理指标;再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采用变异系数法-熵权组合赋权法确定各项指
随着分段完井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与推广,进行该类开发方式下的产量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总结稠油油藏分段吞吐生产特点的基础上,认识超稠油油藏的开发规律,研究分段
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重量轻、制备工艺简单、柔韧性好及易实现大面积加工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绿色能源技术之一。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而优化活性层与界面层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关键。为此,本论文为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研究了高结晶性小分子对聚合物/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影响、萘酰亚胺类聚合物受体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光伏性能的关系、SnO_2电
催化氧化除铁锰氨氮技术广泛应用于含铁含锰含氨氮水厂,然而我国各地的水文地质构造、环境条件不同,造成各地地下水水质存在很大差别,催化氧化除铁锰氨氮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