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新疆膜下滴灌高产(≥15000 kg/hm~2)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分析玉米的植株性状、叶面积生长、干物质生产特征及产量形成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明确高产春玉米最适宜的施氮量,为进一步明确新疆地区高产玉米适宜施氮量提供依据,并且为其制定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新疆奇台农场开展,以登海618(DH618)和先玉335(XY335)作为供试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75000株/hm~2(P1)和120000株/hm~2(P2),设置6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作为空白对照(N0),施氮量设置为180 kg/hm~2(N180)、270kg/hm~2(N270)、360 kg/hm~2(N360)、450 kg/hm~2(N450,CK)、540 kg/hm~2(N540)。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40 cm+70 cm)。灌水施肥采用膜下滴灌系统。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15000 kg/hm~2产量水平的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的产量呈现先增加然后持平的趋势,增加种植密度显著的增加了玉米的籽粒产量。DH618和XY335在75000株/hm~2和12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玉米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在270 kg/hm~2和360 kg/hm~2施氮量下达到最大。氮肥通过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玉米的籽粒产量。通过对施氮量和产量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出DH618在75000株/hm~2和12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94 kg/hm~2和380 kg/hm~2;XY335在75000株/hm~2和12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57 kg/hm~2和335 kg/hm~2。方差分析得出品种和密度、品种和施氮量、密度和施氮量间互作籽粒产量差异显著,品种、密度和施氮量间互作籽粒产量差异显著。(2)DH618和XY335在75000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以及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在270 kg/hm~2施氮量下达到最大;而在12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以及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在360 kg/hm~2施氮量下达到最大。增加种植密度有效地增加了群体的光合势,增加施氮量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群体光合势。不同种植密度匹配最佳的施氮量有利于玉米群体的生长和物质积累。(3)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农学利用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的密植群体存在不同的最佳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在75000株/hm~2密度下,最佳施氮量(270 kg/hm~2)对应最高的产量(17907.14 kg/hm~2-19086.41kg/hm~2)和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66.32 kg/kg-70.69 kg/kg)以及最佳氮肥农学效率(16.90kg/kg-21.27 kg/kg)。在120000株/hm~2密度下,最佳施氮量(360 kg/hm~2)对应最高的产量(18470.14 kg/hm~2-19803.54 kg/hm~2)和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51.31 kg/kg-55.01kg/kg)以及最佳氮肥农学效率(14.24 kg/kg-17.94 kg/kg)。因而,增加种植密度,适宜的降低施氮量,能有效的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论】:不同施氮量对膜下滴灌密植高产玉米的生长及产量有影响。玉米的收获穗数不受施氮量的影响,适宜施氮量下的穗粒数及千粒重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氮肥通过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产量。不同密度下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单株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在适宜的施氮量下达到最高。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75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和较高氮肥利用率的施氮量为270 kg/hm~2,而在120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和较高氮肥利用率的施氮量为360 kg/hm~2。因而,增加种植密度,适宜的降低施氮量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