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女权主义者在分析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时,也对人的本质和女性的本质进行了思考,并形成了自身的人本观,并且各流派的人本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旨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以及后现代女权主义四个主要流派的人本观进行解读。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以及后现代女权主义对人的本质说法不一。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认为人的理性潜能没有性别区分,女性的理性能力被压制,废除性别有利于人的理性本质的全面发展;激进女权主义认为人类的生物再生产是社会的基础,女性本质是“人工”创造的;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认为社会性别构建了人类个体的心理特征,实践活动强化人类的性别特征,女性的生育活动其实是一种本质异化;后现代女权主义则认为不存在普遍的、固定的人的本质,女性本质的体现需要构建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包括了自然本质、社会本质以及阶级本质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的基础内容,人有作为动物的自然欲求,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的生存发展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而社会本质是其人本观的核心内容,即人的类本质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个体本质就是个性;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因为人的本质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受阶级关系的影响,所以,女性本质的解放需要消灭阶级。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审视女权主义的人本观,我们会发现:唯心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人本观否定人的本质有性别区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但她们肯定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的作用,对未来社会人的设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相似;激进女权主义对社会体系的生物基础分析是唯物的,但是她们的生物决定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类的生物历史性观点,将性别对立等同于阶级对立的观点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两个领域”模式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相异,但她们用历史辩证的方法修正了女权主义心理理论,并发展了生育活动是社会推动力的历史唯物理论;后现代女权主义考察人的本质过分强调差异性,看不到普遍联系,否定人的阶级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适用性,并指出女性本质的解放不是推翻阶级制度,而是建立话语权力。通过对女权主义人本观的研究,让我们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科学性。女权主义人本观从社会不同层面研究人的本质,把家务劳动和生育活动作为人的本质的考察内容,丰富了人本观的研究视角,也为我们从文化和就业制度方面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