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发展逐渐多元化,经济发展飞速、人口流动加快、子女数量递减及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等因素共同影响,致使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递增。我国的老龄人口每年以3.28%的速度快速增长,是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包括类似空巢的家庭)高达48.9%,且呈不断上升趋势。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高达3亿,而其中90%是空巢老人家庭,也就是空巢老人的数量将超过两亿。因此,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空巢老人由于他们自身人口特征的限制,是社会人口里的弱势群体,而农村空巢老人就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受到经济物质匮乏、生活质量低下、心理生活高敏感性等问题的困扰,致使他们难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摆脱现实的困境。而今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不仅是个别家庭的个别问题,而是具有重大广泛意义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目前,由于农村社会城市化现象加剧并且家庭规模发生了改变,农村老年空巢家庭逐日递增,各种问题不断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关心,然而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在学术界还存在不少盲区。选择研究农村空巢老人这个话题进行研究,主要由于2011年3月跟着导师去仙海区做课题,当时观察到在仙海农村地区家庭空巢化现象十分严重。当地现在的发展目标是要打造成一个旅游城市,镇上已经建设得十分漂亮且富有特色,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那边的农村地区。走在村上会发现年轻人口十分稀少,到处走动都是老年人的身影。据当地人介绍,村里的青壮年很多都去了外地打工,就剩下老人独守在家,他们的生活很多都比较艰苦,为此,研究这部分老人的需求的念头油然而生。因而本文以绵阳仙海区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家庭周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个人支持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等去分析仙海区农村空巢老人最具体、迫切的生活需求,分析当前空巢老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生活、发展需求,归结出农村空巢老人支持不足是社会排斥下各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最后结合仙海区农村的具体情况,探索一种适合当地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和养老的具体模式。希望此次研究有利于发现社会支持在对农村空巢老人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有利于中国农村特殊现实情况的相应对策,使农村空巢老人不再出现空虚忧郁、贫穷无助的空巢生活。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支持理论的发展做出更丰富的意见,充实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理念建设,最终构建适合农村村情的养老保障体系。本文的主要框架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该课题研究的背景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述评,发现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凸显,值得进行深度研究剖析与研究;第二部分:阐述被调查地区与当地空巢老人的现状。具体分析被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被调查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该文的具体研究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第三部分:具体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供养需求和社会支持情况。具体包括:农村空巢老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上所获支持以及所获得得经济支持所存在问题;第四部分: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包括: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照料状况、空巢老人获取的生活照料支持情况以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照料支持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第五部分: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和社会支持情况。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满足农村空巢老人情感需求的主要精神支持群体和精神慰藉支持中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归结出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不足的影响因素。这一部分主要从社会排斥的理论出发,阐述在社会转型这一时代背景下,由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农村空巢老人被排斥在各种社会支持之外;第七部分:探索一条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的路径。从仙海区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和该地区的地区特点出发,探索一条以家庭支持为主,农村社区支持和政策、制度支持为辅的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路径,三者相结合,共同担当起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照顾责任。就目前研究,许多研究都是针对城市空巢老人的需求问题,而专门针对农村空巢老年人口生活需求与社会支持,进行深入研究的很少。因此本文通过2011年在绵阳市仙海区,对当地空巢老年人口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他们的生活需求及社会支持进行深入调查,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所获社会支持在满足他们生活需求方面仍存在的落差和距离。本文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充分运用人口学、社会学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力求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