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行星微震仪研制及测试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星微震仪可用于资源勘探、行星震动监测、研究星球内部地质构造等方面。这些应用对行星微震仪的环境适应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在火箭发射和探测器着陆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冲击、温度交变等恶劣环境。本论文以行星震动监测应用为目标,对MEMS行星微震仪结构进行设计、优化及工艺研究,研制噪声水平在0.1-10 Hz范围内优于1 ng/√Hz,环境适应性满足火箭发射随机振动大于10 g,冲击过载大于500 g,三轴结构重量小于2 kg的MEMS行星微震仪。首先,根据应用目标提出研制需求,对MEMS微震仪进行整体方案设计。结构设计采用弹簧串联降低敏感方向刚度和通过高深宽比硅基刻穿工艺增大检验质量降低结构的机械热噪声。为提高MEMS微震仪电容位移传感灵敏度,研究了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提出基于边缘效应占主导的阵列电容位移传感器,利用非线性效应在较小范围内实现更高电容-位移灵敏度,设计实验并进行评估验证,为MEMS微震仪电容极板位移传感提供具体方案。其次,针对MEMS微震仪进行工艺加工与封装研究。对MEMS微震仪进行了金属剥离工艺、绝缘层工艺、金属层电镀工艺及深硅刻蚀工艺研究。针对较小线宽工艺,摸索出金属剥离法适用于加工MEMS微震仪金属层的光刻工艺条件;针对绝缘层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针孔问题提出了用金腐蚀溶液进行缺陷刻蚀检测和腐蚀保护;针对深硅刻蚀相关工艺进行工艺摸索及测试;针对封装中出现的电气连接问题,进行工艺调整,明确封装条件。然后,对MEMS微震仪进行了整体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电学性能测试、静态噪声本底测试、野外样机地震监测及环境适应性摸底试验。静态噪声本底测试最优结果为0.25 ng/√Hz@1 Hz。野外样机于2019年12月26日18时36分成功监测到湖北孝感地区发生的4.9级地震。环境适应性摸底试验包括随机振动总均方根加速度最大为12.45 g(20-2000 Hz);正弦振动加速度幅值14 g(4-100 Hz);冲击响应加速度幅值750 g(100-3000 Hz)及加速度试验最大幅值为15 g等。最后,为验证MEMS微震仪部分关键技术及空间应用环境适应性,设计了三分量MEMS微震测量模块,并进行了地面相关指标测试、地面环境适应性试验及空间在轨相关测试。地面相关性能指标测试包括分辨率、标度因数、零偏等参数;地面环境适应性试验包括随机、正弦振动,冲击试验及高低温循环试验。三分量MEMS微震测量模块搭载CZ-5B于2020年5月5日18时发射,并取得11个小时在轨测量数据。通过与同期搭载的参考传感器STIM300数据对比,验证了MEMS微震仪的加速度测量功能,为未来我国月球和行星地质探测提供技术储备。本课题完成了MEMS行星微震仪结构设计及优化、工艺研究、整体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试验及在轨关键技术飞行验证。MEMS微震仪不仅可用于空间站的主动隔振系统、卫星无拖曳控制以及辅助进行高微重力空间科学实验,也可以用于月震、火震等监测,为研究星球内部结构提供资料及星球的形成和演化提供重要的圈层结构约束,也为后续即将开展的“嫦娥七号”月震监测相关实验奠定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光学成像技术尤其是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和光声成像技术能够对各生命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实现可视化的、无创实时动态的监测,便于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各种疾病的发展机制。合理设计的可激活式的荧光/光声探针能够根据特定生物标志物的活性,从而改变荧光/光声信号,达到双模式检测和成像的目的。本论文主要以喹啉盐受体为基本骨架,分别构建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过氧化氢激活型纳米诊疗体系、一氧化氮激活型纳米探针和硝
研究目的: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可以实现对原发肿瘤的局部控制,但放疗在肿瘤微环境中引起的复杂变化也可能改变肿瘤转移的风险。放疗对肿瘤转移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对实体瘤进行放疗后,肿瘤患者血液中具有辐射特征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增多,且这些CTCs具有增殖活性;另一方面,放疗导致肿瘤细胞损伤,释放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
第一部分腰椎间盘退变的T2 mapping、T2*mapping直方图分析研究目的:探索T2、T2*值直方图分析评估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表征椎间盘结构异质性以及鉴别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患者及正常人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收集同时行腰椎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
引力波的成功探测是引力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不仅使得在强场条件及非线性区域对引力理论进行检验成为可能,而且标志着多信使天文学的到来。当然,要进一步探究引力本质,我们就需要对引力波的特性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波的偏振只有“+”模式和“×”模式,其传播速度为光速。而更一般度规引力理论中的引力波可以有其它偏振模式,其传播速度还可以不是光速。所以引力波传播速度、偏振态等特性不仅可用来检验和排除引力
学位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的反应型探针由于具有背景干扰低、信噪比高和光稳定性好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在研究中取得了许多良好的成果。活性氧(ROS),如过氧化氢(H2O2),是氧代谢的重要产物,如果调节不当可累积并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许多与人类衰老相关的疾病,包括癌症、血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都有很强的氧化应激成分。多胺是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延迟(症状发作到手术时间超过72h)和早期(72h以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的结局,评估延迟LC治疗AC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1.回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创伤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诊断为AC并在当次住院期间行LC治疗的患
多金属氧酸盐(多酸)是一组单分散、纳米尺度的金属氧化物团簇,具备明确的结构和可以调节的电子和表面性能。多酸的表面主要包含氧基和羟基或水的配体,是氢键形成的必要因素,多酸的阴离子特性有助于研究其与阳离子分子的静电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多酸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和宽的带隙,其可作为电子存储体,能够捕获和存储量子点上电子。多酸因其优异的性能正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已经出现在材料化学和其他领域的前沿,
疾病的暴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之一。因此能够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疾病并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临床诊断常用的策略主要依赖于病原体的培养和鉴定,或检测病原体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或核酸。但目前常规的诊断方法如通过观察培养物的特征来鉴定微生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核酸扩增检测,均需在医学实验室中进行,由于其费时、费工、成本高、昂贵的机器依赖性等而无法实现快速的
复杂网络中的传播现象广泛存在于物理和数字世界,包括自然界的生物病毒传播、计算机网络中的蠕虫病毒传播、社交网络中的谣言扩散、网络营销中的品牌推广等。其中,以传染病、病毒、谣言等为代表的负面传播在真实世界进行模拟和控制的难度很大,不仅需要巨额的开销,还面临着控制失败导致病毒泄露或变异的高风险,因此数学模拟和模拟控制成为传播危机中的辅助决策方法。然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复杂化,传统的网络传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