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500美元至3000美元时,往往也正处于人口、资源、环境、效率与公平等矛盾最为严重的瓶颈时期,而中国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艰难的时间段,伴随而来的是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这就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危机,政府有他的局限性,也有失灵的时候,需要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到公共危机的治理中。在“全球社团革命”和公民社会理论不断普及的今天,在我国传统的制度框架与文化背景下,政府与非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如何更好地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切实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如何在公共危机中取得良好合作为讨论点展开了一系列阐述。绪论主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概念,旨在说明选择本题目的理由以及介绍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为相关理论的概述和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的可行性分析,首先通过对公民社会理论、政府失灵论、多中心制度理论及协商治理等相关理论来阐释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该寻求合作的理论基础,而后通过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了双方各自在公共危机治理方面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第二章通过对汶川大地震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了目前双方合作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章主要总结了外国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政府在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中的优秀经验;第四章基于以上的分析,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几点合作中的路径选择建议;最后一部分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做出了展望:面对现代复杂型公共危机,唯有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通力合作,才能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