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巴沙鱼皮的组成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评估巴沙鱼皮是否可作为胶原蛋白原来来源的可能性。利用冻干巴沙鱼皮制备出一种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的膜状支架材料。分析该材料的相关理化性能,观察该材料在兔颅骨缺损的引导骨再生术中的效果,分析其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的可行性,为巴沙鱼皮胶原蛋白支架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能性,以探索巴沙鱼皮是否可以成为胶原支架材料的新来源。研究方法对来源于巴沙鱼皮所提取的胶原蛋白进行成分分析和性质的分析。对制备出的巴沙鱼皮胶原支架进行理化性能的检测,主要有肉眼观察材料的外形,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材料的结构以及孔隙的大小和分布等,采用液体置换法测定巴沙鱼皮胶原支架的孔隙率,使用万能试验机测定材料的机械强度。根据其在磷酸缓冲液中浸泡28d后的失重率来测定该材料的体外降解率。测定该材料的吸水率并观察该材料在湿润状态下的溶胀情况。通过随温度变化导致胶原蛋白黏度变化的特点来测定材料的变性温度。CCK-8细胞毒性试验检测材料是否对生物体有毒性。通过兔子颅骨缺损的引导骨再生实验初步判断该材料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的作用效果和潜能。结果巴沙鱼皮粗蛋白含量为95.20%;胶原蛋白类型主要为I型胶原;与其他鱼类相比,巴沙鱼皮胶原蛋白中所含的PrO和Hyp占全部氨基酸含量的比例最高;肉眼观察厚薄均匀。扫描电镜显示材料为双层结构,一面疏松多孔,孔径大小不一,分布均匀;另一面光滑,孔隙致密。孔隙率(55.50±1.94)%,厚度(0.66±0.10)mm,抗拉强度(18.82±0.94)MPa。该材料28d的降解率为(80.22%±2.49),48h的吸水率为(379.77%±77.81)。巴沙鱼皮胶原蛋白支架的变性温度为34℃左右,经过干热交联后的巴沙鱼皮变性温度可升高至35℃左右。在兔颅骨缺损再生实验中,巴沙鱼皮胶原支架能起到引导骨再生的作用,在缺损区与皮肤黏膜等软组织阻隔开,有效保护了缺损区域,阻挡了纤维细胞的长入,同时为成骨过程提供了支架,促进了再生组织内的血管化。最终结果经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巴沙鱼皮胶原支架的成骨效果较空白对照组好,比Bio-Gide膜组稍差,证明巴沙鱼皮胶原支架具有一定的成骨能力。结论巴沙鱼皮胶原蛋白支架理化性能稳定,表面具有一定的孔隙率,且为双层结构,一面粗糙,有较多孔隙,一面光滑致密,符合作为屏障膜的基本结构要求。吸水性适中,吸水后未见有明显变形和溶解。稳定性良好,降解速率与Bio-Gide胶原膜相比偏高。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兔颅骨缺损再生术中可起到引导骨再生的作用。该材料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能,具有成为一种新型临床医用膜材料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