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洛丽塔》在中国译介状况研究——以两个翻译热潮为主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俄裔美籍双语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中译史上两次翻译热潮为研究对象,以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对两次翻译热潮的出现原因和对两次翻译热潮中的翻译现象进行对比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在俄国形式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广义的文化理论,他认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应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这些系统并非单一的系统,而是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系统;这些系统各有不同的行为,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将这套理论应用于翻译文学的研究,把翻译文学视作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子系统,来分析翻译文学在主体文化中受到的文化影响,揭示文学翻译的规范和规律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洛丽塔》作为一部中译本数量较多的著作,以往学者们都是从应用性的语言角度来研究它的译本,并且只是针对译本中的某两本或是三本来进行比较研究,目前还未见有国内学者将《洛丽塔》的各个译本进行汇总,对其进行译本翻译背景的比较文学研究。因此,本文将着眼于《洛丽塔》各个时期中译本的翻译背景,包括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政治经济等背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探索文本的外部因素对于翻译行为的影响和体现,揭示翻译热潮背后文化多元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的相互运作、相互影响及其深层原因。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通过梳理《洛丽塔》在中国的整个翻译过程,找出在长达42年的翻译史中两个值得关注的翻译密集时段,以及现阶段关于《洛丽塔》的研究成果,以期找到本篇论文的研究视角;第二部分,概括介绍了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并分析其应用于翻译文学研究的切入点和阐释方向,为本文的论证提供理论支持;第三部分,利用多元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从意识形态、诗学、赞助者和外来因素四个方面深入探讨《洛丽塔》中译史上两次翻译热潮的出现,得出了在文学的大多元系统中,翻译文学作为其子系统,受到其他同级子系统的影响和支配的结论,这种影响正是形成《洛丽塔》中译史上两个翻译人潮的原因;第四部分,从实际译本出发,通过对比两次翻译热潮中的具体文本,证明了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文学的阐释可以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文学翻译中的“充分性”(adequacy)问题,证实了文本的外部因素对于译本的不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整体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元系统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外部文化研究手段,文章进一步论证认为:《洛丽塔》中译史上出现两次翻译热潮是由翻译外部因素引发的。
其他文献
重叠是现代汉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现代汉语的动词、形容词普遍能够被重叠使用,表达相应的语法意义。现代汉语动词有AABB重叠形式,在今天的现实语言生活中,特别是在互联网人
回路电气参数的精确计算与否直接关系到定子绕组内部故障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文中结合隐极式汽轮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分别应用磁路磁导法和磁场数值法计算其回路电气参数,并以实际
扎迪·史密斯是英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作为英国的牙买加与犹太人的后裔,其身份的多重特殊性使其文学作品的角度多元化。她的小说《签名收藏家》讲述了主人公亚历克斯·李通过
在当今社会中,儿童失踪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App Inventor设计与实现一款帮助家长跟踪孩子位置和在紧急情况下自动报警的安卓手机App,对保护孩子的安全具有重要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