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界面轮廓形态与城市规划指标关系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cpt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之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塑造出各种形态各异的城市空间。对于人们赖以生存的城市本身,尽管总是制定各种各样的准则和意象以使得它尽可能的被我们所喜欢,然而,每当我们在制定这些关于城市的美好的意象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怀疑:是否,这种自觉的行为本身真的如我们所预期一样,让我们的生存空间变的更好了呢?  为了回应这个问题,早期的一些研究者试图从城市认知的角度来仔细的对我们所处的城市空间进行社会学式的调研,通过他们的研究,一些城市发展规律和设计经验逐渐被我们所认知,然而,从上个世纪后半叶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这些早期的研究者囿于研究视角的限定,其研究成果多为定性的现象描述,因而,往往不能被直接转译成城市设计的准则。在此学科背景下,城市形态学应运而生。其基本观点是对形态的理解是形态设计的前提,学者们开始以城市平面形态为分析工具对城市心形态的客观规律进行量化解读,试图找出这些城市形态规律背后所蕴含的设计机制。  然而,城市是三维的,仅仅以城市的平面形态分析为研究对象的分析方式很有可能遗漏掉丰富的空间高度信息,基于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在城市形态学的研究中加载高度,对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进行定量解读,从城市尺度而言,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街区空间形态(shape)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由于城市通常是由具体的物质空间所直接构成,因而无法以定性的方式来对其具体的形态进行控制。当今通行的做法是通过设定城市规划指标(index)的方式来进行,然而,在人们制定这些设计指标的时候,其实并不能准确预知规划的城市空间的具体形态,从这个角度而言,城市规划指标的设定,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本文的研究拟从街区层面的界面形态入手,以南京为研究对象,通过绘制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界面轮廓来分析其形态背后的规律,并通过与现存的城市规划指标的关联性分析来讨论城市规划指标(index)与具体的城市形态(shape)之间的互动机制。
其他文献
听觉是人的主要知觉。听觉系统的信号处理机制,既是重要的科学课题,也是听力康复、语音信号处理等相关应用领域急需回答的关键问题。然而,由于听觉信息处理的复杂性,听觉机制是诸
本文分三部分从建筑学的角度,讨论了当代博物馆建筑的理念问题。作者运用专业理论融合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美学、博物馆学、城市学、规划学等学科知识,对我国博物馆建筑的现
本论文从建造的角度,以分离作为切入点,探讨由于建筑表皮功能的多样性,导致建筑外墙构造体系中承担各种功能的构件或材料发生分离,即由不同的构件、不同的材料承担不同的功能,并组
针对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象,文章提出一种改善方式,即建筑结合竖向绿化设计. 论文首先从宏观及微观两个侧面提出城市实施建筑结合竖向绿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建筑
建国至今,北京的住宅建设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1980年邓小平同志明确了住宅商品化的道路,提出了住房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后,北京的住宅套型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居住安全是人类生活重要需求之一,也是评估居住区环境品质的重要指标,人生活于都市中,有关人命的安全保障、健康而卫生的家居环境、便捷交通、舒适且美观的环境品质为城市生
表面式换热器是空调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如何提高其换热效率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研制了很多新型的换热器,但上述工作主要从提高换热器效率的角度来研究
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的不断加剧,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居住和生存环境.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面向未来的居住区环境理所当然更应该符合生态原则,更加健康舒适.
本论文在理论分析总结高速铁路客站的基本功能、空间构成和基本类型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高铁客站总体布局的内容、影响因素、核心原则、基本要求、布局模式等。以法国新建高速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