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育家、一线数学教师以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分别围绕数学文化的含义、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以及中西方数学文化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已有研究主要从宏观理论层面探讨数学文化。但是这些研究对课程中的数学文化是否与课程标准吻合、数学文化内容在教材中呈现形式、运用水平等问题缺乏系统的讨论。在本文中,作者从文化角度看数学文化,再比较不同学者的数学文化观念。通过解读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文化理念,作者认为数学文化可以分为隐性的数学文化和显性的数学文化。隐性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理性精神;显性的数学文化主要分为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学技术、数学与人文艺术、数学史四大类。课程中的数学文化内容主要是指显性的数学文化。在明确了比较的维度之后,作者运用上述分类方法并且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对人教版、北师大版、冀教版2012年出版的新教科书初一上、下册中的“数与式”、“空间与图形”进行比较和分析。作者发现三版教材在数学与生活内容的选取方面大致相当,在运用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数学与科学技术内容最为丰富,布局也更为合理,运用水平也最高。其次是人教版,冀教版教材次之。三版教材在数学与人文艺术方面都十分薄弱,并且存在分布不合理、运用水平不高等问题;三版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都较为丰富,而且分布范围广泛,分布的布局也较为合理,注重在教材的各个部分融入数学史,但都存在数学史运用水平还较为粗浅等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对不同版本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进行比较和研究,探讨了不同版本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选取、布局和呈现形式的特点,分析各个版本教材中数学文化编写的优缺点,这对于促进我国教材的编写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