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家河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地区,区域构造为一西倾的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7-10米,单斜背景上局部发育低幅度鼻状构造。该油区是横山采油厂2008年的主力开发和上产区之一,主力产层为中生界延长组长6油层。本次通过大分层、细分层对比,共划分出1个油层组、3个小层;主力小层为长611和长612。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野外剖面调研以及实验测试资料分析,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及溶蚀粒间孔,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研究区长6’储层段平均孔隙度为11.98%,平均渗透率为0.98×10-3μm2,为中低孔低渗储层类型。通过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认为储层物性纵向非均质性不强;平面上各小层储层物性分布集中,孔隙度分布表现为单峰状,呈正态分布,渗透率个别层呈多峰状分布,说明平面分布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相对较高孔较高渗储层主要分布于主河道发育区。从主力油层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柴家河油区长6’油藏储层段不长,主力油层集中井段也不长;单井控制的含油小层数少、油层厚度薄;单井控制储量低、单井产能低:同时储层岩性、物性、流体性质也比较接近。在储集层非均质性和孔隙结构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做了“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测井解释模型来对储层参数进行研究,依据测井解释图版,确定了研究区物性下限和电性下限,最后开展了研究区地质储量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1油藏探明叠合含油面积5.0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8.06×104t,可采储量为22.38×104t,属小型储量规模油田,原油可采储量丰度为39.4×104m3/km2,属较高丰度油田,按油藏中深计算,属中浅层油藏,按储层物性分类,属中低孔低渗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