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翻译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翻译研究的视角更趋多元化。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文化转向”的出现,翻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语言层面的转换,翻译研究从本文内转移到文本外因素,诸如,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本文以20世纪西方著名翻译理论家AndréLefevere的操纵理论为视角,深入分析我国现代著名翻译家钱歌川的翻译策略。操纵理论指出,翻译研究不能只把视角置于微观层面,还应站在宏观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对翻译的具体活动进行审视和研究。Lefevere将翻译视为在多种因素操纵下的改写过程,在这些因素中,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翻译过程的操纵最为明显。在翻译过程中,这些操纵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译者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在这些因素的操纵下,译者对原文做必要增添和删减,甚至改变原有情节,使译文能更好地在目标读者中传播。当下,中国学界对钱歌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散文创作的分析,对其翻译理论和其翻译思想的研究,但对其具体翻译特征进一步剖析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选取钱歌川著作《翻译的基本知识》、《翻译的技巧》以及其译作《月落乌啼霜满天》为语料。《翻译的基本知识》和《翻译的技巧》是其英语教学著作,前者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表述,又有细微的具体实践指导,后者注重基础知识的辨析与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钱歌川在书中提到的翻译方法对英语学习和翻译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The Moon Is Down(《月落乌啼霜满天》)是美国作家John Steinbeck在1942年写就的作品,钱歌川在1943年将该书译成中文,激励中国人民奋勇抗战。本文通过意识形态视角和诗学视角对钱歌川书中的翻译实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其中的操纵现象,总结钱歌川采用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译者的翻译策略有明显制约作用,钱歌川倾向于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具体如下:(1)在意识形态和诗学操纵下,钱歌川在翻译时倾向于选择归化策略,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写,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2)在翻译过程中,钱歌川对原文做必要的补充和删减,使译文意思更加完整,结构更加紧凑。(3)归化与异化策略并不完全对立,钱歌川倾向于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4)在英译中时,钱歌川习惯将原文中的表达译成四字成语或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词语,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需求。对钱歌川翻译策略的专题研究,补充了钱歌川翻译理论研究方面的具体内容,丰富完善了钱歌川翻译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为以后进行其他著名译家研究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