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沙眼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的表达和相互作用的分析目的分析沙眼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基因克隆的方法将沙眼衣原体质粒基因Pgp1-4及Pgp8分别克隆到pRAC和pRBR上,通过转录激活细菌双杂交系统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p1、Pgp3与大肠杆菌RpoA氨基末端功能区(α-NTD)融合蛋白及Pgp1、Pgp3、Pgp4与DNA结合蛋白λCI融合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在报告菌株中,共表达与α-NTD融合的Pgp3蛋白(α-Pgp3)及与 CI融合的Pgp3蛋白(CI-Pgp3),导致报告基因产物p-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升高。而余无明显变化。结论Pgp3编码的Pgp3能与自身相互作用。第二部分沙眼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Pgp3和Pgp4致病作用分析目的探究沙眼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Pgp3及Pgp4的致病作用。方法用转化菌株L2GFP△Pgp3、L2GFP△Pgp4、L2GFP和野生菌株L2及不含质粒菌株L2建立HeLa 229细胞感染模型,分别对各菌株进行经菌落PCR验证,Titration测定IFUs绘制生长曲线,激光共聚焦观察不同感染时间点包涵体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要外膜蛋白(MOMP)表达量,糖原定量试剂盒测定HeLa细胞糖原含量,SEAP Quanti-Blue检测TLR2和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菌落PCR验证各菌株均正确;衣原体表型分析结果显示:质粒及其编码蛋白Pgp4不影响衣原体繁殖(P>0.05),但缺失突变后可使包涵体内容物在感染早期提前释放,感染后期内容物减少从而影响包涵体形态;Western blotting、糖原定量、SEAP Quanti-Blue结果显示:与野生菌株相比,L2GFP△Pgp4 MOMP的表达量较高(P<0.001),糖原累积能力及激活TLR2及NF-kB信号通路能力较弱(P<0.001)。与Pgp4相比,Pgp3对包涵体表型、MOMP表达、糖原累积、诱发宿主免疫的影响均较小(P<0.05)。结论质粒及Pgp3和Pgp4与沙眼衣原体胞内寄生相关;诱发的宿主免疫反应与致病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