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坡是中国发生最频繁的地质灾害之一,而致命性滑坡每年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黄土高原是中国滑坡灾害最盛行的地区,各类黄土滑坡也导致了巨大的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为全面认识和评价全国致命性滑坡与黄土高原滑坡的灾害与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本论文系统收集和统计全国致命性滑坡灾害数据,对不同等级事件的人员及经济损失、趋势变化、空间位置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半定量估计方法研究了滑坡的灾害与风险。同时结合文献数据,收集并统计了黄土滑坡信息,对黄土高原滑坡进行了灾害评价,基于具有面积、体积和厚度等完整几何参数的黄土滑坡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滑坡的运动基本特征并预测了各自存在的潜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全国527起致命性滑坡造成了5151人死亡,经济损失达67亿元;随着灾害信息记录的日益完善,更多的致命性滑坡得以记录。同时,受差异性地质环境和降雨条件的影响,滑坡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而时间上则集中分布在一年的雨季期。四川、贵州、湖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滑坡密度值较高,滑坡相对发生较广;而甘肃拥有着最高的死亡人数密度值。采用半定量法研究全国致命性滑坡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滑坡防治工程数量、建设用地和防护林面积的增长百分比三个要素对不同省份的滑坡风险影响差异较大,其中四川、广东处于较高风险,但大多省份处于较低滑坡风险。黄土高原致命性滑坡年际变化差异性较大,但在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黄土致命性滑坡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甘肃数量最多,陕西和山西次之。从黄土滑坡几何参数角度研究滑坡风险大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黄土滑坡的频率—体积关系表现出一致性的规律,滑动型和崩塌型滑坡有出现小体积范围内指数翻转现象,而对体积呈大、中型规模的滑坡,尾部均呈现幂律衰减,拟合指数分布比较集中。黄土滑坡H/L值与滑坡体积的关系呈现负相关增长,不同黄土滑坡类型H/L值随体积变化规律不一,其中滑动型中的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变化较大,这表明该种类型滑坡的最大长度更长,也意味着发生滑动后的滑动距离更大,从而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也更大。此外,黄土高原滑坡的面积随体积的增加,面积增量更大,因此也预示着存在更大的滑坡风险。通过上述研究表明,致命性滑坡给全国及黄土高原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但随着国家政府防灾减灾政策力度加大,群测群防体系的大力推广,更多的滑坡灾害能够得以避免,使得大量的人类生命财产能够免于受灾。同时,该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滑坡灾害与风险评价也有着借鉴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