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调神”治疗非中风病的回顾性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统计方法获取针刺“调神”治疗非“中风病”的病谱及其发展现状。  方法: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SCI Expanded、Medline、Cochrane、PubMed自建库以来针刺“调神”的临床文献,以《现代针灸病谱》为蓝本,确定病种系统归属及谱级;并统计针刺“调神”治疗各系统疾病的频次,获得针刺“调神”的优势病种,就频次较高的优势病种采用Meta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同时通过文献的治法治则、地域、历年报道频次、文献类型等的统计展现针刺“调神”的发展现状。  结果:  (1)“调神”文献报道总数为1400-1500篇,其中针灸文献约500篇,占34%左右;纳入文献408篇,其中 RCT及 CCT161篇、case-series111篇、expert pinion30篇、case-report106篇;近6年文献总数242篇,占59.3%。  (2)针刺“调神”治疗非“中风病”病谱涉及15个系统103种疾病,其中西医病名89个,症状10个,中医病证4个。  (3)针刺“调神”病谱包括:I级病谱29个,I I级病谱30个,I I I级病谱17个,有记录然谱级未确定的病种16个,未记录的病种11个。其中以神经系统、精神和行为障碍、肌肉骨骼系统文献量位列前三,分别占纳入文献的38%、31%、12%。统计频次超过10次的病种为失眠(37)、抑郁症(37)、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33),颈椎病(31)、癔病(24)、三叉神经痛(14)、偏头痛(11)、小儿脑瘫(11)。  (4)优势病种Meta分析:①针刺“调神”治疗抑郁症、失眠、偏头痛有效性皆优于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加用电针治疗抑郁症有效性优于单纯针刺,失眠则不明显。③针刺“调神”对比普通针刺在治疗偏头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抑郁症中安全性Meta分析异质性明显(12=99%),起效时间统计标准不一;失眠中则较少提及安全性及起效时间的数据,量表使用程度偏低。  (5)治法治则、地域分布、文献年份等相关信息的统计显示:“醒法”文献281篇,占纳入文献的68.9%;非“醒法”文献127篇,其中以“脑神”立论87篇,“心神”立论文献23篇,“心、脑”并提17篇,各法文献年限分布差异明显;近年,在“脑神”立论前提下出现了“疏肝调神”的理念。在非“醒法”的文献中,以“脑神”立论涉及的病种能完全覆盖以“心神”立论的病种,反之不能;使用针刺“调神”法的省份囊括了除藏、港澳台外的30个省及直辖市,其中天津文献数量占39%,其次为华北地区15%,华东地区11%。各地区在治疗病种方面无差异。  结论:  (1)针刺“调神”治疗非“中风”疾病谱广泛,尤以神经系统、精神和行为障碍、肌肉骨骼系统所占比重较大。  (2)针刺“调神”的传统优势病种为失眠、癔病、小儿脑瘫,近年来研究热点为抑郁症、肠易激综合征,并应用于针灸传统针刺优势病种如三叉神经痛、腰椎等疾病中,形成了“调神止痛”理念,提高了镇痛效果;同时涌现出了口腔疾病、过敏性鼻炎、运动后疲劳恢复、多系统萎缩等以往鲜有记录的相关文献报导,展现出了针刺“调神”的熠熠生机活力。  (3)针刺“调神”治疗非“中风”疾病的适应病证可归纳为四大类:①情志类疾病,治以“调神畅志”。②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治以“调神止痛”。③以萎废不用为主要特点,治以“醒神复能”。④以气血不荣为主要病机,通过“调神导气”以激发气血生成营运。  (4)优势病种的Meta分析:①针刺“调神”是治疗抑郁症、失眠的有效手段,疗效可与西药媲美。②针刺“调神”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是针刺“调神”的一大特色。③纳入文献中存在量表评分不规范,差异性较大等问题,尤其在失眠文献中量表使用不足,挖掘不深入的情况更为突出,是今后该类研究发展努力的方向。  (5)相关信息统计彰显出“醒法”及其变通法在针刺“调神”治疗非“中风”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脑主神明”理念已深入人心。且针刺“调神”的发展与当前社会环境变迁及“方脉”理论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游泳是人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游泳项目又有其自身的锻炼价值,但在我国的北方,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由于在野外能够游泳的时间特别短,因此游泳在东北地区的民间发展的很不好,在普
目的:  1.探讨张军平教授运用“络脉虚滞”理论论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  2.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LRP3及其下游炎症分子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中
目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急,可累及双眼,视功能损害较重。该病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视力突然减退,与生理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