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白”到“对话”——新时期教师角色转型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对教师角色的提法作了个有趣的搜集。一般常见的提法如:知识的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学生的管理者、课程的实施者、学生行为的塑造者等等;还有一些常见的对教师角色的隐喻,如:"桐子"、"蜡烛"、"桶"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美国的约翰·.麦金太尔(D. John McIntyre)和玛丽·约翰·奥黑尔(Mary John OHair)所著的《教师角色》一书将教师角色归纳为:组织者角色、交流者角色、激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革新者角色、咨询者角色、伦理者角色、职业角色、政治角色和法律角色;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关于教师角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提法如: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等等。有关教师角色的提法如此之多,本身也说明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笔者认为,纵观历史上有关教师角色的提法,虽各有不同,但是按其教育思想实质大致可归于两类:一类是"独白型教师",一类是"对话型教师"。 社会的转型带来知识的转型,知识的转型导致教育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必将对教师角色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所以教师角色面临转型的问题。虽然由于教育制度和长期的教育习惯思维的限制,这种转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事情,但作为一种趋势与方向却是不可抵挡的潮流。因此做教师角色在新的时期的转型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试图从为何要进行教师角色转型出发回顾国内外关于教师角色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的历史,在分析原来的教师角色类型("独白型教师")在教学局限性基础上进一步对在当前境遇下教师角色转型的必要性、教师角色应该进行怎样的转型(从"独白"走向"对话")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学位
在美国女子职业篮球联赛WNBA的影响下,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01年12月,主客场制的全国女篮甲级联赛正式推出。虽然我国女篮赛制和体制改革较晚,但WCBA是我国最
脑卒中又叫脑中风,或急性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当前,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较以往有所提前,使得广大康复工作者越来越重视脑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培养在于教育,教育的施行者在于教师,而近几年,教师研究领域的重点则在于实践性知识。但是教师实践知识复杂又模糊。初任教师要想获得专业水平上的提高,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