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在普通程序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来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庭审录音录像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司法审判结合的成果,其出现为民事司法提供了新的工作手段。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首次规定全国人民法院在开庭时根据需求和设备条件进行全程录音录像;2017年《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规定全国人民法院庭审必须全程录音录像,且经当事人同意,在简易程序中,可用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此规定旨在为解决书面记录不规范的问题寻求新的途径,并以庭审录音录像为切入口推进繁简分流,缓解基层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从实践层面看,简易程序的庭审笔录改革明显提升了诉讼效率。截至目前,司法解释仍未规定普通程序庭审录音录像可替代庭审笔录,但将替代范围推广到普通程序的司法实践改革却从未停止。鉴于普通程序适用的法律规定与实践做法不统一,有必要结合浙江省允许多种记录方式并存和上海市要点式庭审笔记记载的改革经验,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普通程序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面临的问题——法官与书记员传统协作模式变更、设备故障与分次庭审影响庭审连续性、音像形式的庭审笔录复制保障措施不完善以及庭审录音录像与庭审笔录关系模式不明确。通过对诉讼程序效率性价值与公正性价值理论、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适用法理基础、法官与书记员协作模式相关理论、集中审理原则、当事人程序处分权相关理论的梳理,论证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推广至普通程序的可行性,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包括明确其合法性、允许多种庭审记录方式并存、健全音像形式的庭审笔录复制规定以及完善事后监督制约机制。本文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概括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从简易程序推广到普通程序的立法背景,总结部分先行试点区域在普通程序中实践探索的特点,从而得出庭审录音录像推广至普通程序是顺应时代需求,有利于缓解当下“案多人少”司法现状的结论。第二章结合改革案例与材料,分析普通程序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面临的问题。第三章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论证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推广至普通程序的合理性。第四章在对前文分析、比对、整理基础上,提出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推广至普通程序的完善路径。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成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从民国时期成都市民间商业铺面房交易契约入手,探讨了房契中所反映的成都城市商业铺面的交易状况,交易价格,政府管理以及城市商业街区的发展状况。这一时期,房地产业的产权归属逐渐明晰,交易见证人的身份发生了一个较大的变化,且铺面买卖的原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因另有良媒而卖房的比例很高,商品经济颇为发达。这一时期的契约主要分为三种
1940年四川省立图书馆的创立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一大成就,填补了民国晚期四川没有省立图书馆的空白,推动了西南地区的文化发展,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东部地区图书馆事业之间的差距,促进了四川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大后方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粮,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即以1940-1949年的四川省立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在搜集和挖掘大量档案史料及近代报刊资料,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四川省立图书馆10年
本研究以2016年—2020年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的播放数据为基础,选取豆瓣评分在9分以上的医疗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以《人间世》《生门》《中国医生》等为代表,采用案例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对我国医疗纪录片医患关系从冲突到缓和冲突的过程进行叙事的学理分析。研究对近五年来我国医疗纪录片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发现省级卫视和传媒公司是医疗纪录片制作和播出的主力军,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加上新媒体的传播力,让
“对抗性解码”是文化研究学者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中的一种解码方式,这一概念出现于电视媒介时代,在网络媒介时代成为普遍现象。网络传播改变了权威话语占据主导地位的宣传模式,也使得逆向的对抗思想表达自由。借助网络的虚拟聚集性,这些质疑声音汇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使得编码者本身的传播意图完全瓦解。本文聚焦于近来典型的对抗性解码现象,以B站发布的《后浪》视频为例,以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为框架,探究《后浪》视频是如
公平正义始终是社会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与追求。社会政策对象对政策公平感受的高与低,对政策的平稳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对政策公平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公平感的阶层差异,当前的研究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系统公正化理论”认为弱势阶层更认为社会是公平的;“社会支配理论”认为弱势阶层更认为社会不公平。在就近入学政策中,不同社会阶层对该政策的公平感受呈现出什么样的差异,本文拟对此做出研究分析。本文在C市X区
对礼物交换的持续关注,建构了社会学与人类学经久不衰的想象力。从莫斯开创的超自然研究范式,到布迪厄之后权力—关系范式在礼物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礼物交换自始至终都被看作是与一个社会中的整体团结与秩序结构紧密关联的,因而为我们考察现实社会的种种结构性矛盾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恋爱送礼由于牵涉两种性别角色间的互动,自然也将现有社会性别体制下的某些结构性矛盾展现了出来。研究关注到了异性恋送礼中的不对称礼物交换关
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女性老年人口数量较男性老年人口,多出了350万人。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女性存活优势的累积使得女性老年人口的规模高于男性老年人口。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加深的背景下,“积极老龄化”日益进入公众视野。积极老龄化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证明和彰显其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平等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其中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诸多研究表明生育是女性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导致所谓“生育惩罚”。有三个竞争性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机制:人力资本理论、补偿性差异理论、雇主歧视理论。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并结合对已婚妇女的个案访谈资料,分析生育是如何影响女性的职业发展。研究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推进,我国城市的基层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如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成为了时代课题,其中,社区居民参与水平成为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女性群体,作为社区治理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以其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社区参与行为的重要性,因此,针对城市女性社区参与行为的研究富有价值。社区中的社会资本是社区的一种无形资源,内嵌于社区各主体间的关
量刑规范化改革在我国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十余年,但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关于量刑是否公正、是否科学的争议从未曾停下。回顾此次量刑规范化改革,在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刑指导规范,缩减量刑偏差,提升裁判质量和司法权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旧存在诸如过分重视量刑的“惩戒”作用,忽略对被告人未来行为的预测;过于重视量刑方法的精确化,忽视被告人个人情况的分析等问题,可见我国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尚未达到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