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4年中央正式下发文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掀起了第一波“民工潮”,我国第一代“农民工”随之诞生,农民工问题也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大批出生于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并已经代替传统农民工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形势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在职业技能、文化素养、适应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着工作压力大、就业能力差、工资水平低、社会保障低、缺乏幸福感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融不进城市,回不去家乡”的尴尬境地。教育的作用,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但却是使这些问题得以合理规避或缓解的长效之道。无数事实业已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已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教育需求。基于上述背景和理由,本研究选择以“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在16岁以上28岁以下,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员)的教育需求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分析与实际调查,探讨其教育需求特征(包括接受教育的目的、教育机构的选择、具体接受教育的方式、对待教育的态度等)以及阻碍其教育需求实现的内外因素。其次,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政府两个纬度分析其教育需求得以实现的可行性因素。最后,在把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阻碍其教育需求实现的内外因素,建议将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用人单位的教育培训职责,以及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的学历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改革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提出激发内生激励机制、外创制度环境是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