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大动脉粥样型硬脑梗死患者血清脂滴蛋白5(Perilipin5,Plin5)水平变化,探讨脂滴蛋白5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录入2018年10月到2019年4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7例,所有患者符合改良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在入院当天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等基线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入院第二天空腹血清中Plin5含量。所有患者根据入院后72小时内NIHSS评分是否上升1分及以上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分为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Plin5水平,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ROC曲线评估脂滴蛋白5的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进展的预测价值。使用改良mRS(Rankin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对患者进行90天预后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及预后不良组(mRS>2),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血清Plin5水平,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ROC曲线评估Plin5的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入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共有117例,根据入院后是否有病情进展将入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分为进展性卒中29(24.8%)例和非进展性卒中有88(75.2%)例,两组在性别组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肌酐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进展性卒中组Plin5含量为3.24±0.62μg/L,进展性卒中组血清Plin5含量为2.96±0.69μg/L;与非进展性卒中组比较,进展性卒中组Plin5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与非进展性卒中组相比,进展性卒中组NIHSS水平、D-二聚体含量、尿酸含量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P=0.000,P=0.027,P=0.02)。非进展性卒中组90天的mRS评分为1(2-4),进展性卒中组90天的mRS评分为3(2-4),与非进展性卒中组比较,进展性卒中组mRS评分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Plin5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临床症状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8,95%CI:0.443-2.298,P=0.984)。应用ROC曲线探讨Plin5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未有明显预测价值(AUC=0.674)。(2)根据90天的mRS评分将入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66.67%)和预后不良组39例(33.33%)。两组在性别组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低密度脂蛋白、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尿酸、肌酐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Plin5含量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3.39±0.34μg/L VS 2.75±0.8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总胆固醇、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P=0.022,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低Plin5血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99,95%CI:0.081-0.647,P=0.005),NIHSS评分、总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脂血症病史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的可疑影响因素(均P<0.05),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年龄、高血压病史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lin5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示曲线下面面积为0.759,利用Youden指数发现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最佳临界值为2.885μg/L(灵敏度94.9%,特异度53.8%),当Plin5浓度大于2.885μg/L时,检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良好的可能性更大。结论:非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清脂滴蛋白5水平升高,患者预后与血清脂滴蛋白5水平呈负相关。脂滴蛋白5血清表达水平具备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