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著名作家,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以及昆虫学家等多重身份享誉世界。1969年出版的小说《爱达或爱欲:一部家族纪事》(以下简称爱达)作为篇幅最长、他最喜爱的一部作品,一出版便产生了与《洛丽塔》比肩的轰动效应,其中译本于2013年面世,受到了中国学界的极大关注。 《爱达》讲述了一对“异姓”亲兄妹相爱相恋的乱伦故事。在这部“巅峰之作”中,纳博科夫以自由的内容构思、时空的叙事策略以及游戏的语言特色,创造出了充斥着晦涩、繁复与难以理解“回忆录”,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本文以后现代“不确定性”理论、叙事学相关理论以及语言游戏理论为切入点,结合纳博科夫的文学观、艺术观,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爱达》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解读,从内容到形式逐层分析作品中或隐或现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本文共五章,分为绪论、主体、结语三大部分。绪论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纳博科夫的生平及作品,文学观念与后现代主义的契合,以及纳博科夫研究的现状。主体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详细分析了《爱达》:第二章从“不确定性”理论出发,以情节、形象、主题为切入点具体阐释其思想与创作“自由”;第三章以后现代叙事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作品的元小说特征,叙事视角与叙事时空,呈现出强烈的“时间”意识;第四章则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注重形式相契合,以语言游戏为突破口,解读了大量充斥文中的戏仿、暗指与文字游戏。第五章结语总结了纳博科夫与《爱达》的文学意义与价值,以及给予当代文学界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