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需求分析是外语课程设计不可或缺的步骤,随着学生主体地位在外语教学中的不断增强,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关注并了解学生的需求,最终满足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障。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外语学习需求,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国内对于需求分析的研究多数都集中在高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较少地调查中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以农村蒙古族学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英语学习需求的更少。因此,笔者对农村蒙古族中学的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并对两者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农村蒙古族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和建议。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查干花蒙古族中学的186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93名蒙古语授课学生和93名汉语授课学生,98名男生和88名女生),了解其英语学习需求及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本文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者自我评价、学习者个体愿望、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评价方法、教材、课堂教学和教师。本文研究的问题为:(1)农村蒙古族初中蒙古语授课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是什么?(2)农村蒙古族初中汉语授课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是什么?(3)农村蒙古族初中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学习动机方面,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学生学习英语都是为了中考。在学习者自我评价方面,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学生都感觉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欠佳,因此对此评价最低。在学习者个体愿望方面,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学生都想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在学习资源方面,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学生都希望英语课上更多地使用网络学习资源,提高英语水平。在评价方法方面,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学生都希望将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其英语学习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方面,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学生都希望英语教师采用多种课堂活动形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英语教学。在教师方面,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学生都希望英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而非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在学习策略方面,蒙古语授课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使用的较多,认知策略使用的较少。汉语授课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认知策略使用的较多,元认知策略使用较少。在教材方面,两类学生都肯定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蒙古语授课学生更喜欢学习一些课外文化知识。汉语授课学生喜欢趣味性强,富有时代感的教材。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本文所调查的九个维度中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学生在学习者自我评价、学习策略及教材方面存在差异。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针对既教蒙古语授课学生又教汉语授课学生的英语教师:(1)培养学生混合型学习动机。(2)创设英语语言环境。(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4)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评价机制。(5)设计多样化课堂活动和使用不同教学方法。(6)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针对教蒙古语授课学生的英语教师:(1)培养蒙古语授课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策略。(2)加强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针对教汉语授课学生的英语教师:(1)培养汉语授课学生的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2)补充趣味性强、时代感强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