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P/TSP的软件过程改进框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8888jm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传统工业一样,软件企业进行软件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最少的人员成本、有效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然而,软件过程却不像工业生产那样容易管理和控制。自从软件工程的概念被提出之后,对于软件过程的研究一直都是软件工程的研究重点。目前,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CMM系列能力成熟度模型以其在软件过程评估方面的成功应用,成为了衡量软件过程和质量的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也是众多软件企业努力的目标。 随着国内软件业的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型软件企业希望能够摆脱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软件生产方式,通过软件过程改进提高自身的软件能力,增强其企业竞争力。CMM虽然给软件企业指出了过程改进的目标和要求,但是又缺乏相应的操作指导。这些软件企业一方面希望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较高的过程成熟度评估以证明其软件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却又缺乏有效的过程改进手段和方法。软件过程改进框架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一种辅助过程改进的工具。现有的一些软件过程改进框架,如SPIF系统,虽然很好的实现了在软件企业中组织级的过程和项目管理,但是缺乏对个体级与团队级的过程管理和改进功能,无法实现对过程的精确量化,这样也就不能对高成熟度级别的要求提供完善支持。 同样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PSP和TSP作为对CMM的补充,是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过程管理和改进方案。本文以现有的SPIF系统为基础,提出并实现了基于PSP/TSP的软件过程改进框架来支持个体级和团队级的过程改进,并实现了软件过程的度量。该框架从个体过程和团队过程两个方面对原有的SPIF系统进行了改进。在个体过程方面,增加了个体过程计划制订、过程度量数据采集与过程数据分析和估算等功能。同时在团队过程方面,利用了SPIF系统中原有的项目管理能力,加入了量化的项目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 实践证明,SPIF系统通过加入对PSP/TSP的支持,已经成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软件过程改进框架,在实验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研究了通过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客户评分体系建模的问题,对客户评分体系的现实世界过程进行了分析;使用UML进行了具体的建模描述,包括客户评分体系中的静态模型:包括ACTOR、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定性的作战模拟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结合定性仿真、定量仿真技术,建立系统动力学作战模型,来分析在作战中出现的复杂性、交互性
随着P2P技术的迅猛发展、需求与应用的不断拓展、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交互方式的日化,P2P系统开始具有高度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网络,其网络拓扑己被证实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复杂的分布式应用系统。为了简化异构环境下分布式应用的集成和互操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业界先出现了许多功能强
对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来说,数据仓库与信息分析已经不再是个新鲜的概念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据仓库与信息分析作为自己快速发展的利器。而信息分析系统是由一系列具有强相关
射频识别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从而达到识别目的。本文研制支持
本文结合机器人足球比赛,对群机器人系统协作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受自然水流动特性的启发,本文提出了一种群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下进行路径规
本文针对手语识别中的四个问题:非特定人、大词汇量、连续手语、如何利用语言模型来提高手语识别率,分别建立合适的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1.针对非特定人手语识别的特点:1)数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大量各种各样医院临床专业信息系统涌入市场,由于国内信息交换标准化程度比较低,各子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因而在医院临床信息系
  本文实现了层次式交换网络的服务质量控制模型。通过充分利用层次式交换网络拓扑结构与地址结构的匹配所带来的优势,结合区分服务模型的基本思想,层次式交换网络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