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矫正高度近视手术方式越来越多,当前FS LASIK(femtosecond laser LASIK)手术仍然最流行。ICL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被证实[1],这种手术方式也越来越普及。两组手术方式均能矫正高度近视,对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综合比较,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目的从主客观两方面对比研究FS LASIK与ICL V4c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1.本研究选取40名高度近视患者(共80眼),FS LASIK组:20名患者,共40只眼。ICL V4c组:20名患者,共40只眼。比较两组的主客观视觉质量,近视等效球镜数-6.00D—10.0D。2.手术方法:FS LASIK组使用瑞士LDV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再使用美国VISX STAR S4IR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基质层的切削。ICL V4c组晶体为新型中央孔型Visian V4c晶体,在后房植入人工晶体。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视觉质量进行比较。选用仪器(1)客观视觉质量仪:波前像差仪和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2)主观视觉质量仪: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bity CS)。3.统计方法: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设定4mm瞳孔直径下测患者各阶层波前像差;OQASⅡ在4mm瞳孔下所测得手术前后OVAS值(OVs)、斯特列尔比(SR)、客观散射指数(OSI)和调制传递函数(MTF)。对两组进行配对t检验以及秩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屈光度:裸眼视力:两组术后1年以内裸眼视力均比术前都明显提高。术后1周、3月、6月、1年iclv4c组裸眼视力优于fslasik组。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术后1年以内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术前都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1年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iclv4c组明显优于fslasik组。显性等效球镜:术后1周、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slasik组方差大于iclv4c组。散光度:两组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以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lv4c组优于fslasik组。2.客观视觉质量(1)波前像差:术后6个月,fslasik组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明显提高。iclv4c组垂直三叶草、垂直彗差、水平彗差、球差都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fslasik组垂直三叶草、水平三叶草、垂直彗差都与术前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球差与术前差异有明显差异(p<0.05),球差比术前明显增加。(2)oqasⅡ:mtf截止率:fslasik组术后1个月降低,1个月以后逐渐提高;iclv4c组术后逐渐提高。sr:fslasik组术后前三个月降低,三个月以后恢复与术前一致;iclv4c组术后1个月降低,1个月以后恢复与术前一致。osi:两组都是前三个月提高,三个月以后恢复与术前一致。ovs:fslasik组1个月内降低,1个月以后逐渐提高;iclv4c组术后逐渐提高。3.对比敏感度:在明视的情况下,iclv4c组术后6个月在3.0、6.0、12.0、18.0c/d对比敏感度都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比术前明显提高。fslasik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在暗视的情况下,术后比术前明显提高。fslasik组术后6个月在3.0、6.0、12.0c/d对比敏感度都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比术前有所下降。在暗眩的情况下,iclv4c组术后6个月在1.5、3.0、6.0、12.0、18.0c/d对比敏感度都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比术前明显提高。FS LASIK组术后6个月在1.5、3.0、6.0、12.0、18.0c/d对比敏感度都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比术前明显下降。结论1.FS LASIK与ICL V4c植入术都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的方法,术后视觉质量均较好。2.ICL V4c植入术后比FS LASIK术后引入像差少、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均好,是治疗高度近视的优先选择。3.波前像差仪、OQASⅡ客观光学质量分析系统、对比敏感度仪可作为临床患者视觉质量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