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稻田细菌群落PCR-DGGE分析和石油烃降解基因克隆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ingke198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稻田土壤微生物参与稻田土壤肥力的形成,植物营养的转化,它们能预测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可以作为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可以为调整稻田耕作、施肥制度、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用不依赖细菌培养的16S rDNA-PCR-DGGE方法对福建省六个不同地区12个取样点的稻田土壤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直接提取12份样品的总DNA,用F341GC/R534引物扩增16S rDNA基因的V3可变区,结合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分析样品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的稻田土壤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大体上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西四个大类。同一地区的根际土和表土样品之间也存在差异,但差异相对较低,其中龙岩根际土和表土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最大,永泰差异性最大。回收了DGGE图谱中11个条带,测序结果经过Blast比对表明其中10个条带代表的细菌是不可培养的,显示了DGGE技术的优越性。石油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石油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石油烃污染成为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现有的石油污染处理方式包括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修复等。其中,生物修复具有明显优势,生物修复中的微生物治理由于其费用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一种最有发展潜力的治理石油烃污染的技本。微生物修复首要的是石油烃降解菌株的获得及降解条件的确定。本研究以石油专性培养基,从未被污染的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到4株能在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分离物。并扩增了可降解石油烃的关键基因alkB和C23O。
其他文献
桑椹,市面上常见的一种水果,酸甜可口,味汁鲜美,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桑椹是一种聚花果,在成熟过程中易被病原菌侵染致病,其中桑椹白化病是常见病之一。桑白化
文章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以拓展课堂教学和MOOCs为指导,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体现计算机与专业发展为需求导向,对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