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倍性鉴定的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400l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可为苜蓿体细胞杂交、遗传转化以及获得苜蓿单倍体,建立苜蓿加倍单倍体群体(DH)提供快捷有效的途径。本研究以自选系多叶0501×Sanditi、自选系大叶0510×Sanditi苜蓿杂交F1代的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悬浮细胞系,并植株再生。通过探索苜蓿悬浮培养体系建立的基础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建立适宜的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为创造苜蓿新种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基因型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不大。2,4-D浓度为0.5mg/L时,经过5次调控继代、最后一次继代20d左右的淡黄色或乳白色生长快、结构疏松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适宜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   2.参试苜蓿品种在NB液体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同一激素水平下,NB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MS液体培养基。接种后,培养液pH值出现下降一上升一平稳的趋势。   3.采用固-液培养基结合的方式建立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基本液体培养基为NB培养基,培养液最佳组合为NB+2,4-D0.3mg/L+NAA0.3mg/L,蔗糖2%-3%。苜蓿花药悬浮细胞系继代周期为6d-8d时,有利于苜蓿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与保持。   4.悬浮培养条件下,温度对悬浮细胞系有明显的影响。温度为30℃时,悬浮细胞系出现轻微的褐化现象;38℃时,悬浮细胞褐化现象趋于严重,并出现死亡。温度为43℃、24h时,悬浮细胞系半数死亡。45℃、12h时,悬浮细胞系全数死亡。综合以上可认为43℃为苜蓿花药悬浮系半致死温度,45℃为致死温度。苜蓿花药悬浮培养高温胁迫的研究可为苜蓿DH群体栽培适应范围的扩大提供理论依据。   5.通过对悬浮培养细胞系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表明,接种15d后出现淡黄色的小米粒状的团粒结构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中可产生大量乳白色、膨大的不定芽。在以上两过程中培养液颜色呈现浅红棕色-棕红色-淡红棕色-米色-乳白色-无色的变化。   6.倍性鉴定情况经愈伤组织及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对花培植株进行倍性鉴定,试验效果不理想,倍性布情况尚不明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