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82年,Beely率先对足底压力进行了较科学的研究。近二、三十年来此领域发展迅速。目前,足底压力分析已应用于很多领域,如生物力学、矫形外科、康复医学等。其中,正常人的足底压力分析不仅能让我们对正常人的步态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为病态足的足底压力分析提供正常的基线标准。发达国家对正常人足底压力的分析起步早,积累了大量参数值。国际著名的足底压力分析仪均在大样本的基础上建立了各自的参数值。近20年来,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以及先进系统的引进,国内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总体上看,国内在正常人的足底压力分析领域,仍处于模仿国外研究对国人足底压力进行分析的探索阶段。主要存在以下三个不足:使用的国产仪器难以得到广泛承认,数据缺乏较大的样本资料,在研究的细致程度上远远不及国外的高度。因此,本实验旨在使用一种得到国际上广泛承认的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国人进行大样本资料的分析。[目的]观察中国正常成年人的足底压力分布,建立一系列符合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的参数值,为进一步开展的各种病态足的评定提供可供参考的基线标准。[方法]使用F-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收集100例志愿者站立、行走、慢跑、上、下楼梯的足底压力分布数据,使用SPSS13.0计算5种情况的足底压力分布参数、时间分布参数和重心分布参数,以及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步速等因素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中国正常成年人双侧足的足底压力分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各种动态方式较静态方式的足底峰值压力大。四种动态方式中,以水平行走的步态最为稳定,步速加快和上、下楼导致步态不稳定。时间分布参数与欧美人有较大差别。重心分布参数以行走时的各项指数最佳,步速加快和非水平运动重心分布不稳定。性别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足底压力分布呈弱相关,步速的影响则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国正常人的足底压力分布具有独特性,本实验建立的数据库,可对临床足底压力分析工作提供参考。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年龄段,建立更加全面、完整的国人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