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客都”梅州,拥有丰富的客家古村落资源。这些客家古村落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不仅承载着客家人历史记忆,更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是,从我国古村落的保护历程来看,对于古村落大多言及的“保护”,都是政府“自上而下”的霸权式规划,从而导致了村落空心化、旅游商业化、本土文化遗失等规划失效的现象。因此,本文借鉴了日本造町运动及台湾社区营造的成功经验,提出梅州客家古村落的相关营造策略,试图通过认同感的加强及利益的诱导,促进村民主动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全面复兴文化、产业、经济,再现社区往日活力,进而达到保护与更新的目的。本论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相关研究背景:研究国内外古村落相关保护理论,总结保护经验并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再通过社区营造理论的阐述、成功及失败案例介绍,从中借鉴出对本文有启示的思路与方法。(2)保护现状评析:从梅州客家古村落现状分析可知对客家古村落已初具社区营造的前提条件:客家人宗族观念逐渐转化为社区意识且存在自发保护行为。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与更新措施,梅州客家古村落也面临商业开发无序,文化肌理破坏,机械模仿,地域特色缺失、空心化,传统手工艺失传等现实困境。(3)营造策略提出:为了解决前文总结的现实困境,笔者运用社区营造理论,从还原与诠释、动力与制度、更新与经营三方面入手构建梅州客家古村落的营造策略,理清客家古村落的历史要素,重新认识其文化价值;通过恢复宗族功能,重构社区网络及构建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提高社区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后藉由多元经营和地方学习机制的建构,提升社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4)实际案例运用:最后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侨乡村社区结构类型,村民社区意识和宗族观念以及社会资本的运用现状,同时运用相关营造策略,有效地引导侨乡村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达到侨乡村保护与更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