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的独行者——李贽启蒙伦理观探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0121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蒙,是十五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主题,其核心思想是"人的重新发现",体现着对于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的追求.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源于明代中晚期.当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市民阶级兴起,社会结构出现变动,时代呼唤一种新的伦理价值体系的产生.李贽,一个孤独的老僧,一位异端的独行者,以其独特的睿智站在了当时时代的最前沿,他对于功利、自由、平等的论述构筑了他的价值体系,形成其独特的启蒙伦理观.以"童心说"为基础,李贽的自由观体系主要包括:"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既然人的个性各不相同,其发展、成材的道路也应有所差异,教育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倡个性的张扬;以"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的气概,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否定权威的神圣性而强调真理标准的相对性,开启晚明思想解放的潮流;"天必因材"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由竞争、弱肉强食的社会图景.以"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为理论依据,公开主张平等,李贽的平等观体系主要有人的本性之批改等、政治平等以及性别的平等三大部分组成."私利"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同时也是中外启蒙思想的核心之一."趋利避害"的主张奠定了李贽崇尚功利的义利观,他认为人皆有势利之心,公开为追求个人享受的行为以及商人的牟利行为辩护,人与人之间皆"市道之交",即使孔子与弟子之间也不例外,都应遵循市场交易的原则.李贽的思想,代表了当时新兴市民阶级的利益和价值取向的下沉趋势,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个人色彩,在他身后也是有褒有贬.深入分析他思想中独特的伦理意蕴,以期发现对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合理因素,是我们对待李贽这样一位时代精英的正确态度.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发展、政治秩序以及相互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站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背景中,从哲学的视角宏观思考现阶
近年来,以阐释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为主的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SST,The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理论强调技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由社会建构而来的,
20世纪的计算机革命引发了一场方法论革命:计算机仿真实验革命。这场革命导致了计算机与生物科学交叉的前沿学科—人工生命的诞生。人工生命从诞生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互惠合作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是经济行为人理性化的策略选择,互惠合作道德原则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理论视市场竞争为弱肉强食、视利益追求为惟利是图的价值理念,它为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