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胸腺素β4二聚体的心脏保护功能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o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胸腺素β4(Thymosin β4,Tβ4)是一个由43个氨基酸组成的酸性小肽,在物种中高度保守,广泛分布于除红细胞外的大部分细胞中。它参与人体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促进毛发生长、抗炎、促进组织修复,抗内毒素性休克、促血管生成,维持细胞骨架的动态平衡等。目前Tβ4对于多种创伤性疾病以及心肌梗死后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然而现阶段使用的Tβ4均来源于化学合成。长度为43个氨基酸的多肽化学合成效率低,造价高,且环境污染严重,大规模生产限制性大。Tβ4的基因工程产品又因其分子较小,原核表达后易降解而难于纯化。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了Tβ4二聚体蛋白,克服了化学合成和原核表达的缺陷。该二聚体蛋白的促伤口愈合活性明显高于单体且纯化方法简单易行。该二聚体蛋白的构建,纯化方法和大规模生产工艺,获得两项中国发明专利(ZL200810232709.9;ZL201110376361.2)。对于该二聚体蛋白促伤口愈合功能的研究获得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资助(2011ZXJ09104-01)。本课题在上述基础上,将进一步研究Tβ4二聚体蛋白在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拓展该基因工程药物的适应症奠定基础。本实验通过结晶紫实验、划痕实验、小管形成、流式细胞术及激光共聚焦检测Tβ4②的生物学活性,通过构建小鼠心梗模型验证Tβ4②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保护功能,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对Tβ4二聚体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晶紫实验证明了Tβ4二聚体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划痕实验证明了Tβ4二聚体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小管形成实验证明了Tβ4二聚体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激光共聚焦实验证明了Tβ4二聚体能够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流式细胞术证明了Tβ4二聚体能够抑制缺氧引发的心肌细胞凋亡。通过构建小鼠心梗模型,证明了Tβ4二聚体能够增加梗死区边缘的血管密度,减少梗死面积,控制心肌肥大,提高心脏功能。荧光实时定量PCR证明了Tβ4二聚体可上调Angiopoietin-2以及CCR2、CCR3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并且在上述实验中,二聚体的生物学活性均高于单体。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Tβ4二聚体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可作为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保护药物进行开发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此作用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
目的构建能够稳定表达B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细胞系,为乙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学研究提供靶细胞以及为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在MDCK细胞扩增Victoria系乙型流感病毒,提
目的:考察血塞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金纳多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在不同剂量情况下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SD雄性大鼠
β-激动剂(β-agonists)类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建立其手性分离与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是手性药物分离与检测常用的一种方法。非水毛细管电泳(Nonaqueou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NACE)是CE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手性药物分离方面具有独
目的:研究壮药龙骨风(Caulis Alsophilae)抗肿瘤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化学成分,并对单体化学成分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旨在明确龙骨风抗肿瘤作用的化学成分或先导化合物。  方法:采
RIP家族在介导细胞炎症应答、氧化应激及死亡中扮演关键角色,其中RIPK1作为NF-κB通路上游重要调控因子,涉及炎症和死亡的多条细胞通路。表皮细胞构成了人体最外层屏障,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