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期刊作为创新、记录、累积、传递和交流人类已有知识信息的载体及工具,一直受到知识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学术期刊从诞生以来一直是学术传播体系中最为稳定、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基于订阅的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学术信息的传播,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学术期刊在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学术期刊不断增长的价格逐渐成为困扰图书馆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少数大型商业出版机构掌控大量学术期刊出版的现实,使得期刊价格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图书馆采购经费的增长幅度,在全球期刊种类日益增加的同时,图书馆的期刊定购数量却几乎没有增加,有的图书馆反而有所减少。这种情况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术交流甚至知识的传播,有人称之为“学术期刊危机”。
网络技术发展为学术信息交流带来希望和契机,在线出版的电子期刊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受到出版者和读者青睐,被人们认为是解决“学术期刊危机”的一剂良方,然而由于传统出版商大规模地介入电子出版,利用电子期刊的低廉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这种基于传统的学术出版机制的电子期刊并没有真正服务于学术交流的需要,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人们思考学术期刊出版方式的变革,开放存取(Open Access)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来的。
开放获取的内容对读者而言是免费的,除了上网本身,没有其他的费用,并且在使用上只受很少的限制:开放获取允许个人阅读、下载、复制、列表、检索或连结到经过同行评议或印前出版的论文或做其他合法的用途,唯一的限制是在复制及散布时,必须提到作者的名字,并把著作权归于作者。相对于传统的出版模式而言,开放存取的基本特征是“作者付费发表,读者免费使用”,其宗旨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学术成果的广泛传播和共享,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平等免费的使用学术成果。
对开放存取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以及开放存取对其参与者影响的研究对开放存取的发展和图书馆资源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开放存取的产生背景、内涵、出版模式,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开放存取的影响,着力于研究期刊OA后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化,包括对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调整、馆际互借、参考咨询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系统支持服务、市场和公共关系、人力资源和管理等方面以及图书馆的因应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