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土岩深基坑微型钢管桩锚索联合支护结构开挖响应分析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m12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地下空间工程的快速发展,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形式一直都是研究重点。青岛地铁鞍山路换乘站位于青岛市北区鞍山路与山东路交叉路口,地层为青岛地区典型“上软下硬”土岩复合地层,基坑局部埋深达到40m,周围环境复杂,给支护结构设计带来困难。基坑上覆土层,下部为强度较高的花岗岩,微型钢管桩锚索支护在该地层条件下发挥出明显优势,微型钢管桩施工方便灵活,有效解决了支护桩在坚硬岩层难以施工的难题,上层结构性较差的土层可以采取双排桩加预应力锚索结合的支护形式,下层围岩性质较好的岩层可以采取单排桩加锚杆相结合的支护形式。该种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土岩深大基坑变形,其变形特点及支护特性值得深入探讨研究。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常见支护方式及微型钢管桩锚索支护体系特征,以青岛鞍山路土岩复合深大基坑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基坑开挖全过程围护结构受力变形进行研究,总结分级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规律。创建数值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最后对影响微型钢管桩锚索支护体系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研究了微型钢管桩排桩数、预应力锚索取值、桩体嵌入深度三种变量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查阅以往关于微型钢管桩锚索支护结构在基坑工程中应用的文献,总结不同地区、不同支护结构条件下基坑变形特点,介绍几种常见支护形式特点,提出目前支护结构对于青岛地区土岩复合深大基坑开挖支护的局限性,分析微型钢管桩锚索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及主要破坏形式。(2)对鞍山路站三个典型支护单元开挖全过程进行分析,监测对象主要包含桩顶水平位移、桩顶竖向位移、锚索内力,创新性的引入加拿大ESG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土岩复合基坑下部围岩实时损伤状态,探讨基坑开挖过程中微震事件、基坑位移、锚索内力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基坑开挖全过程监测数据,研究分级开挖过程中各阶段变形特征及该支护结构控制变形效果。(3)创建土岩深基坑三维数值模型,分析第一级采用双排微型钢管桩+预应力锚索,第二、三级采用单排桩+锚杆支护条件下土岩组合基坑变形特点。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度。通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探索微型钢管桩锚索支护结构应用在土岩复合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合理性。(4)通过改变支护结构第一级排桩数量、锚索预应力取值、桩体嵌入深度三种因素,研究几种因素对支护结构在土岩复合基坑中支护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桩身水平位移,弯矩、剪力三种数值计算数据,总结几种因素对支护体系变形的影响,并对该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取值进行优化,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现代建筑中大量采用玻璃幕墙等透光材料作为外围护结构,更多的建筑内空间暴露于太阳辐射下。进入室内的阳光会影响室内热环境,形成不对称温度场,同时,太阳光不可避免地直射人体,引起直射部位温度升高,影响人体热感觉。目前,大多研究集中于太阳辐射对室内热环境和热感觉的影响研究,鲜有研究关注太阳辐射对于人体热生理参数变化的影响。本文采用太阳辐射模拟装置进行直射人体的实验室研究,在严格控制太阳辐射强度与室内温度的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环境治理政策的推行,建筑业项目施工作为一个高消耗、投入大、污染重的行业势必要走绿色施工的道路,是我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绿色施工和标准化管理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是建筑业减少碳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切实有效推行绿色施工和标准化管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管理性难题。本文采
当前,在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生态环境出现诸多问题,其中水资源紧缺、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导致其生态系统的敏感性上升,稳定性下降,使生态安全遭受严峻挑战。深入调查区域环境,科学评估区域外部生态压力及区域自身的生态恢复力,有利于后期对生态环境敏感区提出针对性的恢复策略。本文以山东省青岛市大沽河流域(胶州段)为研究对象,按照现行行政区划将研究区域划分为34个生态小班,利用网格法确定采样样点,对流域环境
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发展迅速,不断向着更加微型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温度过高极易造成电子器件运行不稳定,降低柔性电子器件的可靠性,有效的解决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对提高柔性电子器件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将电子器件自身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可以有效提高电子器件的散热性能。本文采用浸渍提拉法将纳米银线涂覆在表面改性的聚醚醚酮纤维基体上,利用瞬态电热技术测
在当今时代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水润滑轴承成为了在船舶工程、海洋机械等领域为保护环境而替代传统油润滑轴承的良好选择,对其轴瓦材料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润滑轴承轴瓦材料,因其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为了使其获得更优的摩擦学性能,本文开展了仿生表面结构在改性UHMWPE水润滑轴承上的减摩应用研究。首先,进行仿生猪笼草结构的水润滑轴承摩擦
水下传感器网络已在水下监测、污染检测、灾害预防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在特定水域部署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节点,协同感知水下环境,并结合节点位置信息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可为上层应用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定位是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服务之一。现有的水下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主要是通过测量未知节点到信标节点的距离来进行定位,但大多忽略了复杂水下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水下节点随水流移动以及测距噪声随距离变化的
聚脲弹性体是防护性能优良的高弹性材料,将其与铝材、钢材等多种金属材料及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复合制成的复合结构,对基材抵抗爆炸、碰撞冲击的性能有较大提升作用。但将聚脲应用于交通安全防护领域的研究较少,将其与管状金属结构复合应用制成吸能缓冲装置抵抗冲击的研究更少。本文利用实验研究与有限元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研究Qtech T190型聚脲(以下简称QT190)、Qtech T413型聚脲(以下简称Q
作为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城市的演变与发展,展示城市创新与活力,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名片,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独有气质。保护与更新历史文化街区,使其活力再生,是当前城市研究与建筑研究的重点。本文以青岛市馆陶路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以“建筑外立面”的全新角度看待城市保护与更新的问题,在理论与调研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对馆陶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立面保护与更新进行策略研究,为青岛乃至国内的
高温热泵技术可以利用石油化工、农林烘干、纺织、冶金、橡胶、食品等不同行业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大量废热余热,产出高温热水或高温蒸汽来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避免了废热直接排放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效益。适用于高温热泵的新型工质是高温热泵技术研究的关键,由于不同生产工艺具有不同的余热资源和供热要求,单一组分工质难以在宽广的温区内保持较高的性能,而针对每一种工艺进行高温热泵开发难以形成规模
随着我国城市飞速发展,人口不断涌入,显现出城市空间容量不足、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轨道交通正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手段,在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因为轨道交通运营环境复杂性和紧密性,如果系统发生灾害事故,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引发次生、衍生灾害,整个灾害过程呈现链式或网状结构,对人们生活秩序和生命财产产生重大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灾害事故现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