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变化愈加复杂,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正面临着深刻的调整。中国在这一紧迫时刻向世界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开放合作的趋势,是一次对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深层次合作的主动探索。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企业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经营集中在关键领域、主体结构趋于多元、规模不断扩大等特点。境外中资企业安全风险防范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帮助中资企业正确安全决策,科学合理地构建境外中资企业安保体系,本文依据风险管理原理,首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影响境外企业安保的各项要素。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安全风险因素包括政治因素、恐怖袭击、极端势力、违法犯罪活动、安全事故、社会文化差异等多样性的安全风险隐患,可能会对境外中资企业员工个体、生产资料、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损害。境外企业安保体系建设整体上落后于现实需求。企业安保当前面临着诸多困境,存在缺少风险管控意识、偏重领事保护而忽视自身能力、立法相对滞后、安保措施落实不到位、境外投入严重不足、企业与各方联系不足、专业安保服务匮乏等发展弊端。为建构出具有科学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境外中资企业安保体系。本文从橫向的安保模式的现实比较入手,对当前“一带一路”下的境外中资企业常用安保模式展开分析,并对企业内部专职机构负责、聘用中国专业安保企业、使用外国专业安保服务及其他安保模式逐一评析,为“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境外企业立体化安保模式创新提供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一带一路”视域下境外中资企业安保体系建设,应完善顶层设计,在战略层面上将境外中资企业安保体系构建纳入“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将风险管控作为新开放战略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明确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按照体系框架系统化、安保力量专业化、激励保障制度化、安保合作常态化的思路,设计体系结构。最终形成以企业安保职能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六张安保网络为支撑,以五项机制为运行保障的体系结构,通过各运行机制间的不断耦合及不同安保要素的协同链接形成最优安保决策,有效应对境外安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