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指称转喻的认知机制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们对绰号历来是从姓名理论,修辞和文化环境的角度来研究的。很少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这一指称转喻的语言现象。本文收集的《水浒传》中的绰号,从“范畴理论”对这一语料进行分析,试图阐释绰号作为指称转喻的理解和认知机制,并通过研究,试回答以下问题:1.绰号为什么能代替原名成为一个人的另一种称谓?2.绰号如何通过代替原名成为一个人的另一种称谓来突显对应人的特征?本文将绰号放置于范畴理论的理论框架中,从范畴理论中的三个理论反别剖析绰号作为指称转喻的认知机制,并且从不同角度解答了研究问题。“范畴理论”中的家族相似性理论阐述了一个义项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义项所组成的多义范畴,虽不同的成员所承袭的特征不同,但是每个范畴的成员都承袭了核心义项的部分特征,所以当一个成员跟中心义项的显著特征有相同点时,这个成员便可以成为代表这个范畴,同时还能突显范畴的特征,家族相似理论为绰号提供了可能。解答了第一个研究问题。原型理论则是通过原型和非原型的区分和相似性的主观概念来说明原型即为某一范畴的范例,所以如果用一个与原型成员在某一点有明显相似的非原型成员来表示原型成员,那么,这个非原型成员就能突显原型成员这一相似点并且起到强调这一特征的作用。当我们从层次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原名就是层次角度中的基本层次词,而绰号则是它的上级范畴。上级范畴有很多面的特征涉及许多的下级范畴。当其中一个下级用上级来表示了,那么,这个上级所涉及下级的这个特征就会突显,就是绰号所指的对应人的特征就被明显的表示出来,这样就达到了绰号的强调功能。原型理论和层次理论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角度回答了第二个研究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指称转喻研究有一定的丰富作用,并且增强了范畴理论的认知解释能力,对其研究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分析,得出:产教融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基地是技
针对高炉鼓风系统止回阀流阻高、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止回阀节能的改造方案,即对阀瓣加强筋作开流孔与圆角处理。使用了 CFD 软件模拟阀内流动,分析了流场情况,计算了流体流经阀
清朝末年风雨飘摇,正是大厦将倾的边缘。东北地区更是屡经战祸,列强侵害,致民生凋敝,生灵涂炭。宣统二年(1910年),一场突发的鼠疫,更加重了这片土地上的灾难,哈尔滨、长春等
文章针对《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上海地区评分细则》作较为详细的解读.《细则》结合上海住宅建设的特点,提供了住宅性能评定的具体依据,对推动上海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提升上海
粤港区域合作具有显著的演化博弈特征,具体反映在:粤港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均处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状态,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群体行为特征,受多种突变因素影响,以及合作主
近期,随着华为一级供应商福昌等手机配件商的倒闭,手机产业链可谓危机四伏。在手机价格大战的背景下,上游的手机厂商的境况尚不乐观,更何况处于下游的配件商。$$ 蓝思科技的董事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