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yzm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成为了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甚至争论。然而,在谈到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现象时,有些人只是针对消费时代以感官享乐为目的的消费社会文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们生活表层装饰化、美观化现象进行批判,并以此来探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往往忽略了其最本质的伦理学内涵,那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人文关怀。我们应该在关注日常生活本身的基础上,针对现代社会大众生存的异化状态,深入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基本内涵,深入挖掘出这一现象的伦理学内涵。因此,本文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在现象上表现为大众消费文化时代人们生活表层的装饰化、美观化,但在其本质上,它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对工具理性统治下人性扭曲的控诉,其宗旨是谋求解决人类的生存困境、追求人生的幸福和生命的圆满。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集中阐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的背景以及中西方学者对于这个论题的研究现状,试图从伦理学的角度去挖掘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价值。第二章厘清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两个概念,即:“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审美化”,同时探寻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内涵。本文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伦理研究应该立足于日常生活本身,立足于中国大众的生存现状,通过审美体验和道德追求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第三章通过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所处的消费时代的社会语境,集中探讨了现代社会大众生存状态异化的根源和具体表现,以及泛审美化带来的伦理困境。文章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变革大众生存状态的一种力量,为人类的生存困境指出一条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解决之路。第四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和现代大众文化审美现象的研究,挖掘出日常生活审美化对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价值,从而达到使生活的审美化与个体生命的完整与幸福相结合,实现个体生命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的意义。论文希望通过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基本内涵的分析从而挖掘出它所包含的伦理价值,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合一”的审美文化思想,提倡一种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审美化伦理。
其他文献
伴随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居民消费方式正在转型升级,我国文化出版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过去传统的铺店式扩张发展方式不仅导致大量物业资产沉淀和投资现金流出,也与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轻资产战略转型规划相悖。截止到2017年,我国商业地产行业整体投资增速放缓,全国存量面积达155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2%,市场由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在此环境下不仅要求拥有存量地产资源的文化传媒企业积极改变业态内
“在你们收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人世间到另外一个世界,感谢各位朋友的关心与厚爱,我在西去的路上遥祝各位朋友健康长寿,永别了。”盖军衔的“赠言”与其说是跟亲朋好友的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是投资者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财务状况变动,依据专门的分析方法,评价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公司目前的财务
本文报道2016年6月我科对1例既往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25岁男性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因肿瘤底部较深且与骶骨、盆壁粘连较紧,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5 m
近年来随着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引发的医学伦理问题受到科学家和医学伦理学家的关注。本文对美、英两国涉及人类受试者研究的相关伦理规范进行探
本文就考克脱经编机所用的张力杆抽象成五个自由度的动力系统,对之进行了静力和动力分析,并讨论了各种参数对其调节作用和补偿作用的影响,为张力杆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理论基
“人与自然相分”导致全球性“生存困境”,其主要根源在于西方传统哲学中主客二分的本体论思维,“是”与“应当”对立的传统价值观以及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生存困
孙中山高度重视中国农业的发展,指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化、系统化与专门化的管理制度.为此,他提出了“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的农业振兴思想,认为中国
政务公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采用的是广义的内涵,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管理主体,在实施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除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的事项均应公开。政务公